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脏磁共振(CMR)已经从一个研究工具变成一种在临床工作广泛使用的诊断方法。而其他成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和心脏电脑断层现象完全取决于组织密度,CMR给予临床医生提供诊所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它能够提供很高的空间分辨率,每层高达0.5毫米×0.5毫米,不同的成像序列代表了不同的组织特征,而且无辐射。通过观察不同组织中质子的不同分布,从而辨别脂肪、水、血液或心肌组织。造影剂的应用提高了对组织灌注、纤维化、坏死的评估及血栓的鉴别能力。
急性缺血性心脏病:在本世纪除随着心电快速触发梯度回波序列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后期使用钆造影剂增强为CMR成像技术开辟了新视野。当心肌细胞失去了细胞壁的完整性或被胶原纤维完全取代后,钆造影剂可以在坏死和纤维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分布,后期增强成像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临床上应用于包括诊断不明确的检查,鉴别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以及评估和预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应用水敏感性T2-STIR成像序列可以评估组织水肿,因为急性心肌梗死时会出现水肿,结合后期使用钆造影剂增强,T2-STIR有助于区分急性和慢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的水肿组织被认为危险区域,使用心脏磁共振T2-STIR可以这一区域进行评估,而使用扎造影剂后可以对再灌注后进行定量评估。
急性心肌梗死后微血管障碍和再灌注损伤能够清楚的被灌注成像或注射造影剂清楚的观察到,微血管障碍比心肌梗死面积和左心室收缩能力更能预测心肌梗死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严重的微血管损伤若合并再灌注出血会更加复杂,这些都能用特定的序列进行观察到和量化。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磁共振可以用来评估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比如ICD的植入。目前一些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在慢性梗死心肌组织和健康之间的周围区有一个中间对比信号,他们把这成为“灰色区域”,这个“灰色区域”与心室性心律失常和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关,可能与局部的异常电活动有关。前瞻性的评估性研究正在进行,将是否具有这样的组织作为植入标准,这将有助于更好地选择病人ICD植入,从而改变目前以左心室收缩功能为特点的植入标准。因此,改善对病人的选择可以极大的帮助,允许更好的选择高风险病人,也可能避免不必要的ICD植入。
对于稳定的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磁共振灌注成像不管用不用对比剂(主要是腺苷)都可以高精度检测心肌缺血。根据参考标准,在检测心肌缺血方面约90%的敏感性和70%-90%特异性。CMR较核素成像有更高的分辨率,这将有助于心内膜缺血和微血管疾病的诊断。目前的研究正努力于不使用造影剂检测缺血,既往的报道表明血氧水平依赖序列能够根据大脑组织中的氧含量成像,这一序列模式也可以应用在心肌上。这种方法一旦发展到临床适用的工具,将彻底改变直接通过测量心肌氧来检测心肌缺血,并远离对比剂。
非缺血性心脏病:心脏磁共振在非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已经获得重大进展,除了正确的评估左心室的体积和功能,应用T1、T2、T2*观察不同组织的特性,还能通过灌注和使用造影剂全面观察组织的病理特征,这将有助于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T2加权成像能识别急性炎症或活动性疾病时的炎性水肿,而使用造影剂增强能排除缺血性疾病,对心肌炎的诊断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76%。事实上在《路易斯湖诊断标准》中已经将心脏磁共振纳入心肌炎的诊断工具。此外,渗透性的心肌病如淀粉样变通过对T2的信号变化和造影剂增强能够获得可靠的诊断。CMR的诊断能力尤其在铁沉积疾病如地中海贫血和血色沉着病中应用较好,此外它还能监测铁螯合疗法的效果。
心脏磁共振仍然是一项“年轻”的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进步将有更多的技术服务于临床。然而目前的成像序列主要提供一个可视化的对比分析,通过对T1、T2和T2*特征标记进行定量分析正在探索中。从定性评估到半定量评估或定量图像分析将极大增加诊断的准确性和减少偏倚,同事也能改变国际研究的极大变化。新的自动触发成像序列会取代电触发成像序列,它不需要呼吸屏气动作,这进一步提高患者舒适度和减少扫描时间。
文章来源——AndreasKumar,RodrigoBagur。WorldJCardiolJanuary
作者简介
杨启岭,医学硕士,郑州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熟悉学科专业最新进展,主要从事冠心病、高血压病、顽固性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脏介入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