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SUNS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 [复制链接]

1#

本文章于年发表于《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由舜喜再生医学编辑整理

导读

心力衰竭(心衰)几乎是所有累及心肌的心脏或非心脏(系统性)疾病的共同结局,其常见病因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各种心肌病以及瓣膜病、糖尿病等。其中冠状动脉疾病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冠心病患者心肌的缺血、坏死可导致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也会进一步导致心肌的缺血、坏死。

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在医学界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医院也开展了关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的研究。

实验过程

1、选择年12月-年12月于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40~8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3年;随机分为移植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

2、制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

3、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接受阿司匹林(mg/d)和肝素(0.7u/kg)抗凝治疗,两组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4、移植组经既往梗死相关动脉或心脏供血优势动脉注入10ml干细胞悬液(细胞数2×10^7,注射时间10min);

5、对照组经梗死相关动脉或心脏供血优势动脉注入10ml0.9%氯化钠注射液;

6、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及24个月化验肝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及血浆脑钠肽(BNP),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测定6min步行距离(6-minutewalkdistance6MWD);及SF-36健康量表问卷调查以评估患者日常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

实验结果

1、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移植组的LVEF、6MwD增幅最大,而LVEDV、BNP下降幅度最大(P0.05);

2、24个月时移植组LVEF、LVEDV、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MWD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同期比较,移植组LVEF、6MwD、LVEDV、BNP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4、随访24个月中,移植组身体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呈升高趋势(P〈0.05)。

结果分析

研究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WJ—MSCs)移植能改善心功能,抑制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移植组6MwD、身体功能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提高证实WJ—MSCs移植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量和生活质量,且肿瘤标记物水平无明显变化,表明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安全性。

综上:在长达2年的随访中确定经冠状动脉移植WJ—MSC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至少在2年内安全有效。

舜喜再生医学

云南省干细胞库

科学让你重获新生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