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旮旯种出三色猕猴桃甜到农户心里了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http://www.xxzywj.com/m/

夏应书(右)和同事正在品尝猕猴桃今年66岁的夏应书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党支部书记。眼下正是猕猴桃上市的时节,夏应书也终于吃上了自家地里种出来的猕猴桃,一口气吃了三个,红心一个,绿心一个,黄心一个。

石旮旯变“三保”台地

多依坪新貌“从来没想过种了几十年的石旮旯地还能长出猕猴桃,真甜。”夏应书说,以前和这些乱石旮旯抗争了大半辈子,从来种粮食都是广种薄收,种猕猴桃那是想都没敢想过的事。

多依坪村是西畴县典型的石漠化山区,这里土壤层浅,植被匮乏,乱石林立,石漠化程度很高达99.9%。所在的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就因“水土流光、植被砍光、姑娘跑光”而得名。

石漠化治理见成效俗话说:“靠山吃山”,但这些重度石漠化的山地一度让当地群众尝够了“穷山恶水”的苦。“没有一块像样的地,玉米都是种在石窝窝里,跑水、跑土、跑肥,种一年还不够吃半年。”说起当年种地的苦,夏应书打开了话匣子,他说,年轻时候曾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能种上一块平整的地。

变化来自于石漠化治理。年,西畴县在多依坪村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夏应书家原本的20亩石旮旯地摇身一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台地,土地面积增加到44亩,夏应书终于可以像像样样地种地了。

果农喜获丰收日子越过越甜蜜!

猕猴桃个头很大“现在好几家都是土地大户。”三光村党总支书记李有装介绍说,三光片区石漠化治理涉及6个村委会46个村民小组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治理总面积接近50平方公里。通过治理,土地面积增加了亩。

“这几亩旮旯地,我以为不光我要种一辈子,连我的子子孙孙也得种,没想到变化来得这么快。”夏应书说,自己家里8口人,地少人多,为了能省点口粮,家里年轻的都到外面打过工,不过现在不用出去了,家门口就可以打工。

年,西畴县引进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对三光片区改造过的土地进行流转,实施深度产业开发,栽种猕猴桃、李子、蜜桃等水果多亩。夏应书家的44亩土地以元一亩的价格流转给公司,家里老伴和儿媳都在公司务工,年工资总收入超过元。

游客购买猕猴桃“光流转土地这一项,我们就能促进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万元,每年发放务工工资多万元,促进当地农户户均增收元以上。”说到助力扶贫,文山浩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经理鲜思跃满是自豪。不仅如此,浩弘公司还在观光农业上做起了文章,带动当地的乡村旅游,把石漠化治理带来的效益无限放大。

“这些年西畴在治理石漠化方面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答案就写在这些碧绿的土地上。”同行的西畴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吴彩文介绍说,年以来,西畴人民发扬新时代“西畴精神”,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模式,先后治理石漠化.2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3.3%,实现了石漠变绿洲,石窝成桑田。

猕猴桃塑像深秋时节,三光片区台地里灰白色的石埂在林间若隐若现,浓绿的猕猴桃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山坡上,三个巨大的猕猴桃塑像格外醒目。“这三个猕猴桃,红心的象征社会效益,绿心的象征生态效益,黄心的象征经济效益,现在都丰收了。”吴彩文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云南网记者期俊军通讯员刘德船刘明波侯应仙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