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抓七强”让民生项目阳光运行
本报讯(王官福报道)近年来,织金县八步街道采取“七抓七强”措施,扎实开展民生项目资金监管工作,有效提升了履职能力,切实保障了民生。
八步街道一是抓建设,强分工。在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由财政投入13万余元资金配置民生项目专用车一辆,投入3万余元资金规范建设民生特派组办公室;结合市、县纪委相关要求,制订了民生项目备案办法(试行)、特派组监督检查办法(试行)和特派组工作职责等10个上墙制度,制定特派组职位公开栏,方便群众办事;明确纪委书记专抓民生项目监督管理工作及纪检监察和*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是抓管理,强规范。组织财政分局、社会事务办、危改办等相关涉农惠农部门学习民生项目文件资料及政策法规,确保各项惠农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百姓手中。围绕民生项目的十项工作职责,建立工作台账,规范工作程序,确保民生项目十项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对干部职工及村干部实行“1+8”管理模式,不断提升执行力和落实力,确保民生项目监督工作顺利发展。
三是抓梳理,强备案。抓好部门负责人的业务培训,提升部门负责人的业务水平;严格要求涉及到惠农资金部门负责人必须熟悉掌握本部门备案的内容及备案程序,并在每月下旬将本部门的备案资料进行梳理,由各部门负责人交到民生特派组办公室备案。实行民生项目分类备案管理,制定民生项目备案总目录和子目录,认真做好整理归档工作。
四是抓宣传,强意识。召开各种会议,对市、县关于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工作有关文件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利用场天开展民生项目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明白卡2000张,提高百姓对民生项目的知晓率;在各村居设立民生项目监督宣传专栏,公布监督员姓名及联系,将民生项目备案资金及备案项目进行一月一次公示,不断提高群众自我防范意识。
五是抓巡查,强落实。紧紧围绕危房改造、农村低保、美丽乡村等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巡查,确保各项惠农资金公平、公正、公开落实到位,在23个村居设立民生项目监督举报箱,在办事处大院内制定长期公示栏,每月将备案内容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惠民政策透明度,保证各项惠民政策的阳光运行。
六是抓监督,强公开。制作民生项目监督巡查、民生项目监督举报投诉登记、民生项目走访回访等台帐,认真做好各类台账的跟踪监督和核查工作。在23个村居设立举报箱,由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副组长和特派员定期收取箱内举报内容,做到该公开的内容一项不少,该查处的案件一件不漏。
七是抓创新,强成效。积极探索、认真总结县内外民生项目监督工作中好的经验、办法和措施,创造性地提出“四个一”的工作模式。一是强化一个保障。即建立稳定并逐年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实行民生项目工作周安排、旬调度、月总结,强力推动民生项目工作落到实处;二是把握一个核心。即有效监督。通过异地办案、交叉巡查、整合监督等多元化的检查方式,在民生项目监督方面充分发挥村民监事会和议事会的监督作用;三是突出一个工作重点。即大项目的征地拆迁监督工作,结合实际,强化对大项目的征地拆迁政策的执行、款项的兑现等监督工作,突出民生项目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建立一套机制。即建立和完善《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调查处理案件办法》、《民生项目特派组考勤管理制度》、《民生项目特派组干部管理办法》、《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内部管理规定》、《“督考合一”工作办法》等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深化了民生项目工作的制度保障。
织金县八步街道民生项目监督特派组自2013年5月20日成立以来,共组织清理项目128个,备案128个,备案资金达4648.69万元,建立健全民生项目备案台账并向社会公开,加强跟踪督查和管理。设置村级民生项目监督员46名,打造了水塘、土锅两村为民生项目公开示范村,建立和完善特派组十项职责台账资料,开展民生项目监督检查40次,印发宣传资料5000份,制作宣传展板5块。截止到目前,共收到民生项目案件11件,9件已核查结束,2件正在调查中,答复群众投诉320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86起,有效推动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