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八月,硕果累累
水城红心猕猴桃又进入采收季!
走进水城县猴场乡猴场村猕猴桃基地,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林如列兵般整齐,已经成熟的猕猴桃密密匝匝地依在藤蔓上,果香四溢。
枝头的猕猴桃密密匝匝
8月10日,天空放晴。猴场村一组的猕猴桃种植户王元辉夫妇趁着天气好,在猕猴桃林里忙着采收猕猴桃。
王元辉说:
“我家的2亩猕猴桃全部进入盛挂期,今年预计可卖7万多元。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回头客’要猕猴桃的电话,不忙不行。就靠种猕猴桃,我们家不仅修了小洋楼,还买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猴场村
像王元辉家一样依靠猕猴桃产业
过上好日子的村民还有很多
一组村民谢礼先,一直靠外出务工谋生活,30多岁还是“光棍”。年,瞅准种植猕猴桃的广阔前景,他毅然回家种植了3亩猕猴桃,如今,他家的3亩猕猴桃已经挂果,每年有10万余元收入。谢礼先盖起了两层楼,娶了妻子、生了儿子,小日子过得美滋滋。四组村民胡碧凤,当年乡干部动员她种猕猴桃,胡碧凤只种了小部分,大部分的地还是用来种玉米。看着猕猴桃市场越好越好,年,胡碧凤自己掏钱购买种苗学习技术,将自家的四亩土地全部种上了猕猴桃,初挂果当年就收入4万多元。
胡碧凤说:
“种猕猴桃的收益比种玉米高得多。不转变思想观念就会继续过苦日子。”
丰收的猕猴桃
三组村民陈华碧头脑活络,这些年,不仅自己种了4亩地的猕猴桃,还联合其他村民一起收购、转卖本地红心猕猴桃,成为小有名气的经纪人,仅去年就赚了10万余元。
果农将猕猴桃运到路边出售
盘点红心猕猴桃的“地位”和“作用”
让猴场村民如数家珍
十八年前,水城县民政局从四川引进红心猕猴桃在猴场村试种亩,涉及群众户村民。三年过后,这批猕猴桃陆续挂果,果实外形整齐美观,皮薄肉细,酸甜可口、香甜清爽,品质好过原产地,一上市场上特别受消费者的青睐。从此,“猴场红心猕猴桃”名声大震,成为六盘水发展猕猴桃产业的“始祖”。
游客购买猕猴桃
猴场乡猴场村当年种植的亩猕猴桃似星星之火,迅速掀起燎原之势,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如今,全村人已经种植猕猴桃亩,其中,进入盛挂期的猕猴桃有亩,每亩每年产量2吨左右;初挂期的猕猴桃亩,每亩每年产量斤左右。
平均每斤的市场销售价格15至20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也由年的元一跃提升到现在的元。
据统计,猴场村80%以上的村民都在从事与猕猴桃产业有关的工作,少数在外工作的村民在采摘季不得不请假回家帮忙。
游客采摘猕猴桃
“今年全村猕猴桃产量在余吨,收入余万元,市场供不应求。”谈起今年的收成,黄继华喜笑颜开。
黄继华告诉记者,自从8月5日进入采摘期以来,为用户代购猕猴桃的邮政、申通、圆通、顺丰等公司的快递小哥业务繁忙,每天通过快递公司发往全国各地的猴场猕猴桃多达20万吨,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更是不计其数。
邮政代购店一片忙碌
在猴场村邮政快递的临时代购点,填单、装箱、包装、发货……负责人黄稳带领十五六个工人忙得不可开交,“自从猕猴桃开始采摘以来,每天从代购点发出去的货日均在件左右,随着采摘量的不断增加,这一数字还将不断增加。”黄稳说。
美味的红心猕猴桃
你吃了吗~
六盘水日报全媒体记者颜春匀郭坤报道
编辑制作:六盘水日报社
-
总监制:彭绍良
总值班:任舟影值班编委:毛可
值班主任:胡艳责任编辑:范青
今日凉都凉都快报六盘水日报微博
公益广告助力脱贫攻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