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回来的猕猴桃太硬吃不成,放软之后一下子全部坏掉,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反正我是自从进入猕猴桃行业后,总是听人说起这个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又有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呢?
首先说说为什么会形成这个情况,根据我从业的经验,以下两个原因是最容易造成猕猴桃放软后坏掉:
原因一:膨大剂使用过多;
膨大剂的学名叫氯吡苯脲,20世纪80年代由日本首先开发,80年代末引入中国,年获得我国农药登记,并开始在一些省份应用,年膨大剂不仅在我国使用较广,而且在美国、欧盟、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也都在广泛应用。
膨大剂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助长、速长,而且它是经过国家批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我国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副所长顾宝根层表示,膨大剂毒性很低,残留量也非常低,对大量产品检测的结果显示,基本测不出有膨大剂的存在。根据这些科学数据,膨大剂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
虽然膨大剂对人体没有危害,但是前提是要合理使用。因为膨大剂能促进植物生长,结出来的果子个头也大。所以有些果农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过度使用膨大剂。本来只需要用一次的结果用了两三次,本来一支膨大剂兑10斤水的结果只兑5斤水,加大了使用浓度。
如此使用膨大剂,势必会影响果子本身的品质,从外观上看个头大、颜色纯正,但是内部的果肉已经发生了改变,尤其是采摘后随着内部糖度不断升高,果子内部发生的变化也越来越大,等到变软后,发生变坏的概率极大。因此,膨大剂绝对不可滥用或者不用。
原因二:早采;
猕猴桃早采是果子还没有长熟就把果子采下来。早采在香蕉上尤为明显,以前听到别人说过我们在市面上吃到的香蕉都是三分熟的,香蕉比猕猴桃还不耐运输,要是真正等香蕉成熟了再采摘,估计也只能在香蕉产地销售了。
但猕猴桃跟香蕉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正常的猕猴桃在树上是不会变软的,而采收猕猴桃也是有一定的标准,例如最常用的是测量果子糖度,当糖度达到6.5以上时,就可以采摘。但实际情况是什么呢?很多经销商为了抢先占领市场,往往不等果子糖度达到采摘标准就去产地收购。
笔者曾跟一家从事猕猴桃批发长达20年之久的商贩,聊起过他的收购标准是什么?是否采摘前测量过糖度,他说哪里测量过,上市前都已经收了备了很多果了,八月份才能上市的猕猴桃他在七月份就存了一两百吨的果。可想而知这一两百吨的猕猴桃糖度估计还不到5.0。从这一点也能说明为什么有很多人买来的猕猴桃吃起来那么酸。
早采除了带来果子酸之外,也会加大猕猴桃变软后坏掉的概率。早采再加上过度使用膨大剂,让原本一颗美味的猕猴桃背上了酸涩、变软后就坏的名声。实乃国产猕猴桃的一大悲哀啊!要想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唯有转变意识方能解决。
杜绝滥用膨大剂、抵制早采,各个猕猴桃产地的政府部门一直都在加强宣传,尤其是在猕猴桃上市季节。老百姓们也都知道滥用膨大剂和早采的危害,但是一旦在利益面前,这些知道也仅仅是知道罢了。希望在猕猴桃种植户和经营者的共同努力下,早日为国人带来好吃而不是放软后变坏的猕猴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