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优博论文李晓静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 [复制链接]

1#
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news.gdssnews.com/news/redianxinwen/1134.html

01

作者简介

李晓静,女,汉族,山东莱阳人,经济管理学院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夏显力教授。博士论文题目为“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博士论文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贫困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减贫效应研究”、陕西省软科学联合项目重点项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以及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扶贫研究博士论文奖学金”的资助。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博士期间参与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科基金等科研项目,发表SSCI和SCI论文2篇,CSSCI论文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中国农村经济》《农业技术经济》《农村经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专业领域权威和重要期刊发表(录用)论文4篇。

02

论文简介

绿色生产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然而当前,农户参与绿色生产依旧面临着产品“优质不优价”、消费者信任关系缺失、制度激励不足等现实困境,促使农户参与绿色生产动力明显不足,严重阻碍了农业高质量发展。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成为绿色消费的重要引擎,实现了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有效衔接,显著提升了绿色农产品的流通效率。此外,源自于消费端的绿色产品需求和产品质量评价信息,借助于电商平台的数据共享机制,能够有效反馈和传递至生产端,不仅为农户提供了新的盈利点,而且有助于促进农户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型。但就现实而言,我国农村电商仍旧处于起步阶段,电子商务渗透到农村地区仍需一定的时间和过程,且受电商认知不足、网络销售经验匮乏、技术设施欠缺等因素的制约,小农户参与电商销售的难度较大、意愿不强。此时,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能否通过农村电商传递给农业生产者,进而倒逼农户转变生产方式实现绿色生产转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基于此,本文以农户行为、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农业技术采纳等理论为指导,依据陕西和四川两省猕猴桃主产区户猕猴桃种植户的调研数据,对样本区域内种植户参与电商现状及绿色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的基础上,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BFG两步法、内生转换模型、中介效应模型、Tobit模型及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等多种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参与电商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绿色生产转型、绿色生产绩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果,最终提出了促进猕猴桃种植户参与电商,驱动其实施绿色生产行为的针对性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

主要创新点:

(1)通过实地调研和结合猕猴桃的生长实际,选取了能够反映猕猴桃绿色生产的五种绿色生产子技术,采用主客观综合赋权法,测度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程度,有效避免了因常规二分法无法展现技术采纳程度和采纳结构的弊端,增强了该指标测度的科学性。

(2)参与电商模式是猕猴桃种植户面对多种销售方式进行“自选择”的结果,为了矫正样本选择偏误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使用BFG两步法模型进行处理,确保估计结果的准确性。

(3)创新性地构建了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指标体系,并结合有限混合模型对猕猴桃种植户的绿色生产转型程度进行测度,进而采用多值处理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参与电商模式对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转型的影响。

03

导师评语

该论文立足农村电商和农业绿色发展实际,以猕猴桃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种植户参与农村电商对其绿色农产品价值感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绿色生产转型、绿色生产绩效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效应,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论文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资料充实,方法可行,论述充分,论文使用BFG两步法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内生转换模型检验参与电商模式对果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新意。

该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思想积极上进,严于律己,积极参加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多项,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强,具有较好的科研素养与科研潜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10篇。

04

导师简介

夏显力,年3月出生,男,中共*员,管理学博士,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委副书记、院长,陕西省乡村振兴新型智库负责人、黄河中上游生态保护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基地负责人,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农村发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农村区域发展、土地经济与管理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年3月-年3月,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访学;年4月-5月,在台湾大学、嘉义大学进行短期访问;年2月-5月,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进行发展中国家农业制度与政策方面的项目合作。

近五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贫困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减贫效应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政府主导下农地流转对农户福利影响及改进策略研究”,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联合重点项目“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促进农民增收的研究”,陕西省软科学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陕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清华大学重点招标课题“人才下乡与乡村振兴”、陕西省社科重点项目“推动土地要素聚焦乡村产业发展研究”、陕西省自科基金项目“地方依恋、柔性治理与合村并居中农户决策行为研究”、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技术推广对陕西菜农农药减量化施用行为研究”等10余项;在《LocalGovernmentStudies》《EmergingMarketsFinanceandTrade》《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中国土地科学》《资源科学》等SCI、SSCI、CSSCI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多篇咨政报告获得省级领导批示,获得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项目研究报告类一等奖1项,省级研究生、本科生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共3项。

?end?

文章来源:研究生院学位管理处

网络编辑:李佳欣

责任编辑:胡曼菲


  核:胡迎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