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土博士蜜事记凤凰县菖蒲塘村省科技示范 [复制链接]

1#

丁清清正在给自己成功选育的无籽猕猴桃疏果。

红网时刻湘西8月17日讯(通讯员唐金生王浩铭)地处武陵山深处的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曾是一个干旱贫困村,山多、地少、水缺、路烂,村民仅靠种植水稻、玉米维持生计,人均纯收入不足元,一批乡土人才、党员干部率先引种水果,年习总书记莅临指示鼓劲明路,菖蒲塘村从一个贫穷山寨蝶变为全国闻名的“水果之乡”。

打头的,还得提湖南省科技示范户、凤凰县乡土科技特派员丁清清这个菖蒲塘的“土博士”。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女莫嫁菖蒲塘,家里只有烂箩筐”,曾是菖蒲塘贫穷落后的真实写照。上世纪八十年代,省农科院农业科技专家肖兰异驻村,在他的影响和培养下,丁清清一大批“乡秀才”逐步觉醒成长起来:田里只种水稻是富不起来的,得变!

丁清清远跑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学习先进技术,考察市场,因地制宜,率先在全县引种水果,先后引种西瓜、扫把草、椪柑、蜜桔、猕猴桃等品种,成为菖蒲塘村发展水果产业的“第一人”。

“猕猴桃是我最早引种,现在变成了菖蒲塘的支柱产业,老百姓的‘摇钱果’”提起猕猴桃,丁清清颇为得意。

年,在凤凰县苦荞专家姚自强的引荐下,丁清清从吉首大学率先引进“米良一号”猕猴桃种植,他也是最早把野生选育的“米良一号”猕猴桃种植到田里的第一批人。

通过引种猕猴桃,丁清清尝到了甜头,九十年代就发展成了村里首个“万元户”。

科技的味道真甜

只是一面之缘,却是一世不变情缘。尝到“微甜”的丁清清,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菖蒲塘村,奉献给猕猴桃产业。

90年代,凤凰县开始扩大猕猴桃种植面积,但随之来的是猕猴桃“癌症”--溃疡病频发,给果农带来了大损失。

丁清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不断进行“土实验”,屡败屡战,终于在年,成功选育出了了猕猴桃砧木抗溃疡病栽种方式,有效降低了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率,极大提高了抗病性。此项技术,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随着凤凰县及周边省市县的大面积种植猕猴桃,改良后的苗木在市场很受欢迎。丁清清看准行情,果断带领村民发展苗木产业。年,菖蒲塘村繁育苗木多万株,年创收入达多万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水果的“美好向往”也在不断提高,怎么办?还得变!丁清清盯着猕猴桃就是不放。

年,丁清清又在多次“土实验”基础上,通过芽变,成功选育了“翡翠香果无籽猕猴桃”。这种品种不需要人工授粉,口感更好,市场价更高,一经出售,深受市场欢迎。目前,已和湘西州农科院合作申请国家专利,并且已经在全州范围内开始推广。

菖蒲塘村成功实现了从过去的引种到现在的自育品种,有了本村地理标志的水果品牌,每每讲起这些,丁清清总是一句话回答:“科技的味道真甜!”

大家的“甜蜜梦”

一人富不是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为了带动全村人共同发展,丁清清充分发挥技术优势,通过传帮带培养出了田顺新、王邦忠等50多户水果种植大户。只要有人问,愿意听,他就会毫无保留把这些积累多年的种植猕猴桃等水果、繁育嫁接苗木的技术教给大家。大家又把技术传授给其他人,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亩,全县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8.9万亩,预计年产值达到3.5亿元。

猕猴桃种植面积的扩大,也意味着苗木嫁接有着巨大的市场。丁清清在多年实践和省州县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形成了一套高成活率的苗木嫁接的“宝典”,并且无私传给果农群众。他儿媳田香群,不仅是苗木嫁接的技术能手,还是菖蒲塘村女子嫁接队队长,在田香群的带领下,菖蒲塘村成立了人女子嫁接队,常年在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开展嫁接技术服务,年创收多万元,成了脱贫致富路上的“金剪刀”。

问起对未来有什么期待,丁清清充满希望地说:“去年,县委组织部在我们村开展以‘爱党、爱国、爱家乡、爱劳动,讲公德、讲科技、讲法律、讲诚信、讲卫生’为核心内容的‘四爱五讲’新型农民培育行动,我看,村民们都动起来了,在专家和这批‘果农’人才的推动下,相信乡村全面振兴不会远,大家的梦会更甜,日子会更幸福!”

如今,菖蒲塘村有省、州、县级科技示范户13户,中初级农技师69人,83人获得国家农业农村部定制、凤凰县农业农村局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博士”活跃在农村舞台上,乡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就会越来越快,乡村全面振兴就会更快更美呈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