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腐败分子的“三性”必须施以猛药
*的十八大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就有2290人受到处理,几乎一月一个省、厅级官员落马。更可怕的是,虽然一个个贪官落马,可仍有一些官员在那里悠哉游哉地腐败着。这种现象让人们看致了腐败分子的“三性”:
一是腐败的惯性。不少官员的腐败以形成了习惯,腐败出了经验,腐败的细胞已经遍布全身,要让他们一下子不腐败了,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仍然是官,手里仍然有权,于贪官们来说,腐败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他们的“必修课”,如果不让他们腐败,他们嘴上不说,内心里也会作如是想:不让搞腐败谁愿当这鸟官!利用当官搞腐败是一些官员当官的目的与追求。2290名官员之所以往枪口上撞,就是因为不管中央的要求多严,查得多紧,百姓骂的多难听,也刹不住他那急速奔跑的腐败的列车。不仅现在,就是再有更多的官员因腐败受到处理也刹不住一些官员那腐败的脚步。此乃惯性使然也。
二是腐败的普遍性。2290名官员被查,也是凤毛麟角吧,也是九牛一毛吧,也是大海一滴吧。如果不是这样,如果仅是极少数,还用得着*央下如此大的决心,推出如此严厉的措施吗?还用得着派出八个巡视组,发出45路后续大军吗?正因为腐败的普遍性,才引起了*中央的极端重视,才让中央亮出了锋利无比的利剑,才通过两次通报让腐败分子看到自己前方的“南墙”与“黄河”,才坚决地子弹上膛,机头大张,等着腐败分子们撞枪。看一下*的十八之后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活动,哪一项与反腐败没关系?哪一项不是对着腐败分子来的?如果说受到处理的2290名官员是撞枪口的,那么,那些隐藏很深的腐败分子,那些“识时务”的腐败分子,那些“以屈求伸”的腐败分子,那些等待东山再起的腐败分子,那些“巧借闻雷来掩饰”的腐败分子,不仍然存在吗?如果没有长久作战的准备,不定什么时候,腐败分子便会乘机而起,便会更加疯狂地腐败。如果说2290名受处理的官员是第一“”捞到的“大鱼”,那么第二“”、第三“”,还会捞到更多、更大的鱼。因为鱼过千重,有大鱼也。
三是腐败的诱惑性。腐败之于腐败分子,犹如臭鱼之于苍蝇,臭屎之于屎蝌螂,腐肉之于秃鹫。虽然人们认为腐败很臭,可对于腐败分子来说,那可是很香的。腐败的诱惑性,一是表现在腐败分子可以通过腐败发大财,可以暴富;二是可以享受那免费的酒宴,免费的旅游,免费的享乐;可以收受那无数的贿赂;可以引诱那如云的美女;可以让自己的家人鸡犬升天;可以作威作福,饱享人臣之威。当官特别是当个腐败官员,那是有着数不尽的好处的,而真正的清官就捞不到这么多的好处了。正因为腐败会给腐败分子带来巨大的好处,所以要让腐败分子们收敛他们的腐败行为,是很不容易的,那些以腐败为目标的腐败分子,怎会过那清贫的日子,劳累的日子,没酒没肉的日子,没有情人的日子。可以说腐败细胞已渗入到贪官们的每一滴血液,并主宰着他们的一切行为。而腐败的诱惑则是客观地存在着,如此又怎能让腐败分子收起他那腐败的双手。
以上“三性”决定了腐败形势的严峻性、巨大的危害性、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与反腐败的持久性。要想根治腐败的“三性”,必须施以猛药,而这猛药的药方呢,一味药曰杀。那就是对罪大恶极的腐败分子必须坚决杀掉,也即毛泽东主席说的那样“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杀掉一个比关押十个、一百个都管用;二味药曰开。就是对那些顶风搞腐败的官员,要坚决地开除*籍、开除公职,如果仍然在那里搞伤不着筋,动不着骨的什么“停职”、“免职”,是不会令腐败分子受到震惊与惊悚的;三味药曰收。就是没收腐败分子的全部财产,让他们成为穷光蛋,让他们过一过乞丐的日子;四味药曰亮。就是把他们的罪行、丑行、恶行全部亮出来,不仅以文件的形式亮,更要以电视、广播、报刊等形式亮,还要以永久的诸如立贪官碑、耻辱碑等亮,更要形诸文字,载入历史,不妨从现在开始编纂《贪官实录》,把那些大贪、巨贪、色贪等贪官的罪行,都收入其中,让他们遗臭万年。如此看哪个官员还敢腐败。
二〇一三年七月三十一日
相关美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