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禁膨大剂果农无奈不用卖不掉政策不顾人死 [复制链接]

1#

猕猴桃之乡膨大剂泛滥

禁止使用膨大剂不是第一次了,然而,屡禁不止的背后,是农民难以摒弃的所谓商品果的标准。如果大小不达标,贵贱都无人问津,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膨大剂得以长期生存下来

法治周末记者焦红艳

正常生长的猕猴桃,成熟之后大小应该和油桃差不多大小,重量在四五十克左右,如果水分和营养非常好,大的也可以长到克。而蘸了药的,大多数可以长到80克到克左右,大的甚至超过克。陕西省周至县一位果农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6月5日,正处在膨大剂舆论漩涡中的中国猕猴桃之乡周至县,县城的主要街道上挂满了禁止使用膨大剂,提升高品质量、增强果品质量意识,树立周至猕猴桃对外良好形象、坚决禁止使用膨大剂,促进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标语。

周至县电视台也时不时地插播县政府关于禁止使用膨大剂的公告。

离县城十几公里的马召镇,大红标语依旧高高悬挂,一位果农却告诉记者:全村没听说谁家不用膨大剂,不蘸药不行,果实大小达不到商品果要求,贵贱没人要。

得了癌症的树

马召镇农民姜惠(化名)家里有5亩猕猴桃,前几天她刚刚完成了蘸药这项艰苦的工作,就等着桃子再长几天之后套袋.

她所说的蘸药就是让每个猕猴桃的幼果在大果灵里蘸一下。而被村民们称为大果灵的东西,就是我们所说的膨大剂,主要作用是加快果实细胞快速分裂,让果实达到膨大的效果。

6月6日,楼台镇一位果农孙兴(化名)告诉记者:蘸药时间就那么几天。就如同小孩会有一个高速生长期一样,大果灵是在果实成长最快的那个时期使用。

多位果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被媒体曝光使用膨大剂的那些天,刚好是蘸药的最佳时期,现在基本上都蘸完了。

记者走访了县城多家种子农药经销店,架上都没有看到膨大剂的影子。一位销售员还特别警惕地说:现在没有,以前也没有卖过。剩下的不愿意多说。

膨大剂的使用,虽然增加了产量,带来了效益,但却伤到了树。

果农反映,刚开始使用大果灵的时候,不清楚用量,第一年疯长之后,第二年树就死了。后来,才逐渐摸清了大果灵的用量,让果子增收的同时,树还不至于死掉。

孙兴所在的村是县里的明星村,有县政府搞的猕猴桃产业示范园。他告诉记者,多年种植猕猴桃总结出来的经验证明:控制大果灵的用量,让果子增产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果树一般都会活着。

但是常年处于超负荷生产状态下的果树,还是发出了抗议。

最近几年,猕猴桃树出现了一种致命的病,当地俗称溃疡病.树体流出红色的汁液,然后迅速死掉。

尽管县里、市里甚至省里请了很多专家研究能治这种病的方法,但是一直都没有成效。就像人得了癌症一样,现在的药只能适当维持,但是无法根治。

孙兴还介绍,这种病还可以在果树之间相互传染,一旦染病,必须从根部将树锯掉,然后拉走焚烧。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液体或者病变树体掉在地上,就会迅速传染给周围的树。不论大树还是小树都会得这种病,最近5年病树很多,尤其是今年,更严重。孙兴说。

溃疡病到底与滥用膨大剂有无关系,目前尚无确定的结论。但是任何生物脱离了正常的生长轨迹都容易出现病变却是个事实。

县城里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即使是本地人也不容易买到小果子,也没有刻意去买过小果子,但是有一次去亲戚家吃过那种蘸药时漏过的小果,味道的确不一样,更好吃。

当地一位果农告诉记者,从外表很难区分是否用过药,比较好的办法是切开之后看果实的芯儿,空心或者芯很大很硬的就是蘸过药的。

政府向膨大剂妥协

孙兴介绍,周至县大范围使用膨大剂不到10年的时间,最多的是近5年,政府一直都没有停止过教育和打击,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当地一位村民介绍,在刚刚使用大果灵不久,大约是在2年,县政府曾经严厉地整治过一次,甚至各个机关都抽调人下去盯着,甚至把喷过药的树枝剪掉。

周至县猕猴桃贮藏协会会长姚宗祥说:2年我们可以说是基本上全军覆没,全县的冷库没有盈利的。

政府2年的严整收到了效果,当年,的确很多果农在这种政策下没有使用膨大剂。

但是问题出现了,收获季节,没有用过药的果实由于达不到采购商商品果的要求而滞销。

猕猴桃烂在地里,甚至被成筐倒掉。绝望的村民最后拉着成车的猕猴桃来到政府门前静坐。猕猴桃倒在政府大门口,被踩来踩去。

政府不代表市场。这是孙兴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市场上需要什么农民就得提供什么。

后来几年就管得没那么严了,今年又开始管,但是农民不敢不用。姜惠对记者说。

储藏期变短,这几乎是所有当地人的共识,但是由于这几年摸清了储藏的规律,所以全部烂掉的事情一般不会发生了。

孙兴和姜惠这样的农民一般不会自己保存,成熟的时候,会有很多果商来到我们这收果子,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孙兴对这次媒体曝光膨大剂一事表示了很大的担心和不满。孙兴认为,首先,农民不知道膨大剂到底有多大的害处,专家到现在也没有明确说清楚;其次,周至县周边的户县、眉县也在大面积种植猕猴桃,如果只在周至禁止使用膨大剂,果子的大小达不到商品果的要求,客商肯定会放弃周至市场而转向其他市场。这个时候记者这么一写,今年的市场很难说了。

他最担心的是出口。孙兴所在的村子,猕猴桃种植早、品种多、质量好,也是当地政府优先推广的地区之一。我们的猕猴桃出口到新西兰、俄罗斯、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很多国家,甚至还有国外的大果商把我们指定为在中国的猕猴桃基地。这么一说,不知道人家还吃不吃了。

如果这次事情之后,大家都不吃大果子了,我们农民就自然不用膨大剂了。孙兴说。

不用药的典型是假的

县城一位市民知道记者的身份后说:你们可以报道,但是不是也报报农民有多辛苦?农民按照市场的需求种植,市场的任何波动,他们都是首当其冲承担风险的人。政府如果管不了市场,如果能让所有种植的地区都不用膨大剂也行,但是有的地方用,那么不用的地方就会受不了。政府不能一味地宣传政策,而不顾农民的死活。

姜惠告诉记者,猕猴桃的打理非常辛苦,主要有四道工序最费力气:锄草、施肥、蘸药、套袋。草得随时除,施肥在三次左右,而后两项工作则必须在果实的特定生长期内限时完成,有多少个果子就得重复多少次这个动作。另外,猕猴桃对土壤的含水量要求苛刻,涝了旱了都会死.

与生产毒馒头的城市人不同,记者调查采访过的村民大多表示不知道使用膨大剂是否对身体有害。而且没有一个村民表示,会生产不蘸药的桃子留给自己吃:我们也吃(蘸药的),吃的还都是卖不出去的畸形果、坏果。

周一村,周至县的名村,县里的示范基地所在地,国家授予周至县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大牌子就醒目地竖在村里。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周一村多户农户由于坚持不使用膨大剂,所生产的猕猴桃已经出口到多个国家。但是《法治周末》记者前往周一村暗访得到的信息却完全不同:我们不蘸药,是喷药,大部分都得使膨大剂,不然市场不收。只有果商提前预定不用药的果子的时候才不用,今年有两家果商在我们这定了这种果,价格高于大果,以弥补产量上的损失。

孙兴告诉记者:膨大剂上世纪八十年代被日本人研制,但是却很快遭到日本政府的禁用.后被引进中国,被广泛应用到各种蔬果品类。猕猴桃是最近一些年才用。

百度一下膨大剂是什么看到这样的文字:日本协和发酵工业株式会社于年首先开发cppu,但因cppu在促进细胞分裂和增大的同时,出现了畸形果、果品贮藏期变短等问题,日本未将该产品在生产中使用,我国的研究人员却争相恐后的引入,中国农科院果树所80年代后期从日本引进,年农业部居然批了该产品。

周至县政府管得了周至的农民,但是我们使用的膨大剂却主要来自成都和河南郑州。周至县就管不了了。而且膨大剂也不光用在猕猴桃上,还有很多作物都用,作用都是一样的,如果要禁也不是只禁猕猴桃,这需要国家出台政策。孙兴说。

膨大剂失控

质检部门仅对其检测重金属残留和农药残留,对生长激素从未做过检测。因为即使检测了,由于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检测出来的数据也不能表明是否超标

法治周末记者高原

中国农科院果树所的研究人员不会想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曾经从日本引进的膨大剂,在食品安全领域草木皆兵的今天,引起了空前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