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要产业振兴农村。挖掘到当地农村的特色资源,来去打造当地的产业,让产业的兴起,能够让更多农村人回到他的家乡,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产业要有差异性或独特性
乡村振兴还是要产业先行,但怎么样去导入产业,该导入怎么样的产业是开局之重点。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乡村基层干部可能都没有思考过,总是想着这个简单,找一些目前市场上比较赚钱的产业或者比较有价值的农产品来打造产业,但事实上大家都这样想,自然就变成了项目一窝蜂而上,同质化太强,市场容易过剩,最终优质项目慢慢就变成了低值的项目,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注定要被市场淘汰,搞得老百姓对农业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做产业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想明白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够做什么?我们的市场在哪里?我们的客户是谁?先自己回答这些问题,再利用大数据去做分析和决策,而不是靠着感觉或者看得见的市场。
很多地方近年来大力发展百香果种植,刚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错,但当某个产业发展速度超过市场需求增长速度的时候,问题自然就出来了,一方面价格会出现下降,利润空间降低;更严重的是送给人都卖不出去,任由它烂在果场。所以我们不但要根据自己村的条件去导入产业,而且要考虑避免同质化的问题。比如城乡结合部可以重点发展休闲采摘和农业体验,那种植的水果或者蔬菜就要考虑适合现吃,便于开展体验的;而偏远地区则可以以商品生产基地为主,目标市场应该放到做大城市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上。最后关于农业产业发展问题,还是要多想、多听、多看,最终找到适合本乡村发展的产业。很多时候,人总是容易被那些第一、最大、最高端这些词所迷惑,其实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乡村产业要具有一定的规模
在北方工作的时候,曾经河北、河南、山东很多城市购买过苗木基地,看到不同地区苗木经济的发展,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一方面产业的主导还是要靠政府,因为政府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二是产业一定要形成聚集和规模,这样产品的销路才能够得到更有效解决。北方很多城市都是什么、什么苗木之乡的,什么蔬菜之乡;如:山东济宁法桐之乡、山东滨州白蜡之乡、山东郯城银杏之乡,河北保定大辛庄花卉苗木之乡、河北围场坝上马铃薯之乡等等。
现在很多地方做产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并没有真正到达一定的规模,从而大需求的市场自己供应不上,小需求的市场又消化不了,不上不下,最终难受的是自己。
我们国家农业生产最大的问题就是来自于市场无序的竞争,当某某农产品市场价格在高位的时候,总是有太多的人去跟风而动,一下子使得这个产业数倍增长,而且产品品类多数都类同,品质的差异化也不大。去年四川浦江的猕猴桃和今年山东的大蒜,徐闻的菠萝。曾经的蒜你狠到今天的蒜你惨,其实这个过程没有用太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做产业的时候,一方面要达到一定的规模,形成区域性的品牌,另一方面还是要量身裁衣,切忌盲目跟风,要多去思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