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一位县委书记的脱贫攻坚手记决胜整县摘帽的
TUhjnbcbe - 2024/3/14 16:32:00
                            

脱贫攻坚已进入年,这一年对平利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能不能如期摘帽,能不能继续创优,能不能再创佳绩,既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色和质量,更关系到全面小康,作为县委书记,我不敢有丝毫停顿,必须要先行一步,集中精力,撸起袖子,与全县人民一起打赢打好这场最后决战。

蓦然回首,几年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下,我们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2.8万人通过努力摘下贫困帽,平利在陕西省考核评估连续五次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优秀。这让我感到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终有所获,担忧的是还有1.9万贫困户没有脱贫。面对他们期盼脱贫的目光,我唯有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法,思非常之策,出非常之力,才能在决胜整县摘帽之年高质量打赢这场收官战。

1

下沉一线的日子

——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只有领导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才能凝聚起总攻的强大合力。

春节前,我利用务工群众返乡、农村群众“冬闲”这个时间,走访了部分镇村,有意了解了贫困村干部帮扶、后续扶持、攻坚状态,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干部能够保持冲刺的劲头,也有极少部分村,由于连年鏖战,有所松劲。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汇总,2月11日,春节上班第一天,我就来到县脱贫办,一方面为他们鼓劲加油,一方面谋划新一年脱贫攻坚工作。

外面寒风呼啸,室内讨论激烈,主题就是如何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减贫任务,把贫困“帽子”摘下来。同志们边说边记,最后达成了共识,决胜整县摘帽,领导必须下沉。

带着这份共识,我征求了其他领导的意见,以及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的想法,开始酝酿全县脱贫攻坚会议。这次会议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也是四年来,我们坚守的原则,春节收假后的第一个会议,安排部署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脱贫攻坚为大为重为先深深根植于全县干群心中。

2月14日,全县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大会如期召开,跟我预想的一样,同志们很积极,县镇村三级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带贫经营主体,早早来到会场,相互交流今年的主题,安排部署完工作,我带领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脱贫攻坚誓词的宣誓:

“苦抓真抓,苦干真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贫困不除,不下火线……!”

嘹亮庄严的宣誓声回荡在会场上空,决战必胜的信心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誓师大会一结束我就来到洛河镇三坪村,这个村坐落在巴山边陲,黄洋河畔。到村后,我查看了干部到岗情况,在村委会活动室召开了座谈会。当我问及村上的困难时,驻村工作队长胡顺章说:“目前主要就是人力摆布还不够顺。”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追问缘由。他顿了顿说:“三坪村四支队伍中有镇干部、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帮医院、市水文局、县电信公司,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带着不同的任务,统一管理很有难度。”我随即连续走访了几个村,得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决战之年任务更加繁重,完全靠村上的党支部书记调动这么大一帮人,难免力不从心。比如三坪村,来自镇政府的驻村工作队长要统筹省市县镇村的帮扶力量,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推进,但离村里脱贫要求依然有差距。在平利的个村中,既有海拔千米的高山村,也有毗邻省际的边关村,帮扶力量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省市单位,有高校,还有来自苏陕协作的武进,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村上的帮扶干部就是“尖兵班”“突击队”,他们的战斗力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如果这个帮扶团队不能形成合力,重任怎能完成!

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必须要用硬招来统筹省市县帮扶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我理解,尽锐出战就是所有的关键少数、精锐力量,都要下沉到一线带领大家苦干实干。我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必须带头顶上去,引领全县精锐力量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最关键的地方!

带着这些思考,我赶往深度贫困村金沙河,这是我包联的第三个贫困村。我与村干部、群众聊了起来,有个群众说:“我们家家户户有个家长,村里抓扶贫也需要个把关人啊。”他的话给了我启示,是啊,一个村就好比一个家,如果每个村都有一位“家长”总负责,统揽村里的帮扶力量,整县摘帽肯定能做好,我初步想就叫“总队长”吧,因为村里目前有驻村工作队长、帮扶工作队长。

我决定率先担任金沙河村脱贫攻坚总队长。这个村属典型的“两差三无”(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差,无主导产业、无能人大户、无发展动力)村,贫困发生率73%。今年要摘帽,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想法有了就要行动。我和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基础设施、搬迁改造、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并根据干部能力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了重新分配,驻村工作队长吴琴主攻搬迁改造,第一书记王青山负责产业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彭涛接手基础设施……任务清单公示在外,完成情况细化到天,帮扶干部个个有事干、人人有担子。

经过一段时间,村里的工作进度得到明显改变,所有干部下沉一线,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比拼,我一边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一边督战。

为了深层次探索“总队长”,我几乎每周都要赶到村上去,和干部一起攻坚破难。二组手机信号不通,我就和移动公司一起选址修铁塔。三组产业路推进慢,我与县交通局干部一起商量施工措施。群众反映河道有污染,我带着县水利局干部实地查看,并在河边安装防护网。在我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户危房改造全部启动,一间间土坯房变为青瓦白墙、朱漆门窗的特色民居。7.5公里产业路就像纽带,把村子和产业园紧紧联在一起。移动网络、自来水都通了,群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看到金沙河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我打心眼里高兴。

金沙河村的变化和提升启示我,村上必须有一个“说了算、定了干”,并能迅速团结人力攻坚克难的人。我立即要求县脱贫办把总队长固化为攻坚机制,在全县推广,并主持召开了整县摘帽百日会战动员会,为全县个村任命了总队长,颁发了任命书。面对最难的村、最重的脱贫任务,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带头,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领导一人一村,贫困村不脱贫,总队长不脱身。县人大主任汪贤存,组织蒋家坪深度贫困村群众改造老旧茶园余亩,种植富硒杂粮余亩,“游茶山、品香茗、居民宿”成为脱贫之路。县长陈伦富带头吃住在万福山深度贫困村,督促修建通村水泥路、铺设供水管道,带领群众栽核桃、柿子亩,种山茶、中药材亩。县政协主席魏传利把全部精力放在九龙池深度贫困村,修路、架桥、建房,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县委副书记蒋军周末都奋战在柳林子村,逐户建台账,逐项补短板,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攻坚体系。洛河镇三坪村,总队长王恩菊主动上手,推动基础设施,研究产业扶贫,短短一个月,修建便民桥3座,建成4G电信基站2座,标准化卫生室、合作社都有了,干部精神头儿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佛镇柳林子村,驻村工作队长邹会雄临近退休,仍然奔波在扶贫一线,黑瘦的脸颊和单薄的身躯,让人好生心疼。当我问他是否需要换一位干部时,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有几个月就要摘帽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苦点累点怕什么。”听了他的话,我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我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向群众请教,探索出的总队长机制,整合了村四支队伍,改变了干部作风,让脱贫攻坚责任、政策精准精细得到落实,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批示肯定,被《人民日报内参》、《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新华社内参》、《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我也应邀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上作了交流发言。

在下沉一线的日子里,虽然每天都很累,但看着村上的点滴变化,感受着全县的决战氛围,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想,无论脱贫攻坚任务有多重,只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带头攻坚,发挥好头雁效应,就能带动广大干部脱虚向实、冲锋陷阵,攻克最后堡垒,夺取全面胜利。

2

啃“硬骨头”的日子

——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尤需干部求真务实,用心用情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群众力量战胜困难。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平利“两不愁三保障”还有哪些突出问题?我来到县脱贫办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县脱贫办主任对我说,从各镇村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最棘手的就是群众收入不足。并递给我一份统计表,详细记录着全县一千余户低收入贫困户。

一边巩固脱贫成效,一边继续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战打到最后,啃“硬骨头”是关键。

4月16日,我来到金沙河村刘正益家,他刚刚搬进新房,我问他现在生活怎么样?他愁眉苦脸地说,房子修好了,就是挣不来钱。刘正益年过六旬,早年一直住在山沟里,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现在远离土地,如果没有稳定收入,等于还是贫困户!我又走访了李树奎,他和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缺文化,发展无门路,务工没人雇。村上像这样的还有13户,他们要么没有一技之长,要么没有找到合适的增收之路。收入不稳定,怎能脱真贫?我一边走访,一边在心里盘算他们的增收之路。

金沙河不仅贫困,还处在县城水源地,必须走好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脱贫路子。但这个路子还得群众支持,他们白天要下地干活、要出门务工,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到各组召开院坝会,让已脱贫的群众和困难户坐在一起,我和他们拉家常,一户一户解剖麻雀,现场定制“脱贫菜单”。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三个一千”产业脱贫目标,即发展茶园、山林经济园、林下种植各亩,实现“人均三亩园、产业全覆盖”。同时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土地租赁、资源入股、劳务用工、代养代种、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一次次院坝会,一句句暖心话,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决战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干劲大增。6月10日,我再次来到刘正益家里,首先就问收入情况,他说老家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种茶叶了,今年在村上的合作社务工,每天净挣元。我鼓励他要学一门技术,挣更多的钱,他乐呵呵地连连点头。李树奎种了2亩山茶,入股到村上合作社,平时在茶园干活挣钱,年终还能分股金。黄朝新利用“”贴息贷款流转闲置土地种烤烟,年收入过5万。我一边鼓励他扩大种植规模,一边告诉镇村干部,要精心做好技术指导,保证烟叶卖出好价钱。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彭涛对我说,幸亏年初一家一户制定增收计划,那些低收入贫困户,有的种百合、烤烟、魔芋、绞股蓝,有的尝试养蜂种天麻,有的在合作社干活,今年的收入要比往年高几倍呢。看到群众久违的笑容,看到一河两岸的产业,我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彭涛说,全村已有茶园、中药材余亩,魔芋、烤烟余亩,带动人人均增收1元。金沙河群众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这片绿水青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但除了靠政府引导,还得干部用心用情来帮扶。在走访调研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贫困村产业逐渐连片成园,让我对整县摘帽有了底气。比西河镇猕猴桃产业园和千亩茶园,田间地头尽是务工群众,每天收入过百元,再也没有人闲在家里等靠要了。在长安镇双杨村,帮扶单位县委办复原了农村传统“庖汤宴”,订单供不应求,一头猪增值三千余元,“庖汤宴”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宴”。在正阳镇,洋荷姜销售火热,镇长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短短几天就卖了一万多斤。广佛镇的富硒水稻、中药材,三阳镇的烤烟、魔芋……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每个村都有了特色产业,每一户都找到了增收之路。

我叮嘱县脱贫办,要尽快指导各村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扶贫工厂”和“五个十万”扶贫产业。几年前,我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难探索创新了全国第一家新社区工厂,如今全县已发展83家,解决就业岗位余个,月薪元以上,贫困户在家门前上班挣钱。“五个十万”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平利良好生态环境提出的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即富硒茶、绞股蓝、富硒粮油、生态猪、中药材各10万亩,有了这些生态产业,贫困户就实现“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同时全面推行“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县家市场主体与1.14万户贫困户签订3至5年帮扶协议,通过资源流转、劳务用工、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要保持务实求实的作风,始终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深厚感情,当好贴心人和引路人,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再难的碉堡也能攻克。

3

决战“清零”的日子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紧要关头,只有下足“绣花功”,当好“绣花匠”,才能高质量完成贫困户的每一项脱贫指标,真正让群众满意。

9月6日,全省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部署视频会议召开,“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为扶贫工作的主旋律。

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要求“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平利作为全省脱贫攻坚排头兵,不仅要落实省市“三比一提升”工作要求,还要比苦干实干的硬作风,比精准精微的绣花功,把力发在节骨眼,把锤砸在关键点,让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始终走在省市前列。

9月7日,我迅速赶往金沙河村,组织20余名干部入户,对照脱贫指标,挨家挨户“过筛子”,一户一户大排查,在村委会建立清零作战室,摸排情况公示上墙,难度较大的问题用“红色”预警,由我负责主抓。正在推进、短期内能完成达标的用“黄色”提醒,村“四支队伍”逐项跟进落实。对立行立改达到标准的问题用“绿色”标注,由帮扶干部做好巩固提升。当晚,我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上要求,各村总队长要以村为单位,组织“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围绕收入越线、安全住房、医疗保障、义务教育等开展入户大排查,建立问题清零台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各镇各部门、各村,层层对应建立问题短板清零作战室,推动最后的各类问题“村村清零、户户清零、项项清零”。

清零就是脱真贫,群众满意才算行。我一边安排部署,一边走访最困难的群众,倾听真实心声,检验脱贫质量。我来到正阳镇龙洞河村,刚走到张光德家门前,她就迎上来大声说:“亲人啦,你们又来看我了!”几年前,这个家庭突遭不幸,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离世,面对沉痛打击,老人悲观、绝望、抑郁,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脱贫攻坚开展后,帮扶单位县委组织部一直把她作为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位县委书记的脱贫攻坚手记决胜整县摘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