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出门忘记关窗户,结果跑进来一只知了,小孩把它抓了起来,一直追着问是什么,费劲解释一通,发现语言很苍白,80后的童年记忆是立体的,有颜色有味道,今天的小孩怎么会明白?比如那些漫山遍野的野果子,就是小时候的美味,每次都吃不够!
湘南农村的语言有点污,野果子的名字都挺有意思!这个叫牛卵子,学名八月炸,记得小时候,姐姐把它从山上摘回来,还是硬梆梆的,放在稻谷里闷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变成黑曲曲的一坨,外表很难看,打开吃里面的芯,胜过这世上所有的美味,所以第一个介绍。
接下来这个是猫卵子,也就是野生的猕猴桃,表皮绒毛很密,里面的籽也很多,同样放稻谷里闷一段时间,味道会好很多,小时候猴急,摘回来就迫不急待的扒开皮吃,结果被表面的绒毛刺到,嘴唇肿了好几天,还是吃得不亦乐乎。
相信这个猪耳朵的名字应该是全国通用,它还有一个同门兄弟叫茶苞,下一个就会介绍。它其实是油茶树的叶子感染担子菌异变的产物,经历一个枯燥的冬天,在清明节左右就会生长出来,是小时候吃得最多的一种野果。
茶苞就不用多说,与猪耳朵类似,奇怪的是它慢慢地膨胀成球的形状,变得薄薄的,味道比猪耳朵好吃一些。
树莓,比草莓好吃,类似于灌木,全身长满了刺,而且生在斜坡上面,很是不好采,通常需要两个人合作,才能不流血地把它弄下来。
羊奶子,学名叫什么至今不清楚,知道的评论区留言,刚咬下去是酸酸甜甜的,过一会就会麻麻的,是吃一次就很难忘的野果子,网上还可以看到变得红红的图片,可能是因为长在上学路上的水渠边上,太容易采到,通常等不到成熟就摘掉吃了。
这个倒是知道学名刺梨,老家叫什么却记不得了,经常被同学摘来搞恶作剧,在一个亲戚家看到用来泡酒,据说可以提高那什么,延长啥来得。
学名拐枣,老家叫鸡爪子,名字很是形象,小时候摘这个没少挨揍,因为这种树长得很高大,而且树枝比较脆,采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果子小小的很甜,不够吃。
凉薯,这个不常见,也长在很高的树上,藤本植物像爬山虎一样,好像还要区分公母,母的采回来晒干榨汁,放入山泉水沉淀一个晚上,就会变得像果冻一样,似乎必须用山泉水,小时候母亲在做这个的时候,都要到观音阁去挑水。文章太长了没兴趣看,这次就写到这里吧,总感觉意犹未尽,有同样的感受可以留言给我,应该还可以再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