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首页 » 发展历史 » 发展历史 » 半颗猕猴桃事件,让我把中国家庭愚昧的
TUhjnbcbe - 2024/12/27 16:54:00
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xcxbdf/

这两天,又一个新闻走红网络:叫作“半颗猕猴桃”事件。

内容是:9.9一个的猕猴桃,很贵但是经常买,因为女儿喜欢吃,自己从来没有吃过一整颗。

所以都是把果肉挖给女儿,自己啃果皮,突然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父辈那样的人。

看似一件小事,妈妈发出来估计也就是抒发一下心情。

但评论区却乱成一锅粥,大部分都觉得这种付出叫作自我感动,这种好让人喘不过气来。

“何必呢?光在这儿感动自己,要么把孩子惯得自私,要么给孩子不应该承受的负担。”

“千万不要这样,要先自己再孩子,孩子的标准不能超过父母。”

“爸爸妈妈什么都舍不得吃,什么都留给我,反而让我有负罪感,特别不舒服。”

这是我们很熟悉的模式,父母一边付出,一边强调:我都是为了你好,为了你我怎样怎样了。

多数人心里会怎么想:我才没有要求你对我这样付出。

但是无法说出口,因为怕被人骂:没良心。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

父母操碎了心,委屈了自己,感动的是自己,不但没有感动孩子,反而道德绑架了孩子。

在中国这种现象尤其严重,但很多父母还是意识不到,何其悲哀。

看过一条视频,把自我感动演绎地栩栩如生。

第一个场景:

妈妈和女儿坐在桌上吃饭,妈妈给孩子剥虾,女儿却问妈妈为什么不吃。

妈妈说:“这么点都要50多,我哪里舍得吃,我每天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你,你看你们现在多幸福啊!”

女儿心里想:妈妈,我少吃几个虾没关系,你这样说,让我觉得有负罪感。

第二个场景:

妈妈感冒了,一边咳嗽,一边准备菜,对女儿说:“你看,妈妈都感冒了还要硬撑着给你做饭。”

女儿说:“妈妈,我们点外卖吧!你去休息吧。”

妈妈:“外卖哪里有妈妈做的饭健康啊?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好,你要懂感恩。”

女儿心里想:妈妈,我偶尔吃一顿外卖没关系,你这样说让我觉得很内疚。

第三个场景:

爸爸妈妈吵架,妈妈生气地对女儿说:“要不是为了你,我跟你爸早就离婚了。”

女儿说:“妈妈,对不起。”

女儿心里想:妈妈,你让我觉得你生活所有的不幸福,都是我造成的;妈妈,我希望你爱我的时候,对你自己也好一点。

这个视频真是栩栩如生地表达了妈妈的自我感动式付出。

自我感动式的付出从根本上来说,是父母想要用牺牲自己的方式,换取对子女的控制和回报。

如果自己的爱是无条件的,就不会把自己的付出和委屈挂在嘴边。

为什么父母们一边在付出,一边又在委屈呢?

因为付出没有得到期望的回报,这种不平衡感便爬上心头,促使他们想呐喊出来。

自我感动的背后,实际上,心里满是不情愿、不满足。

但这样的付出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

如果孩子接受,他们会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去努力做父母眼中听话、懂事的小孩。

但有可能,他们会永远丧失对自己的掌控权,成为不快乐的自己,甚至成为讨好型人格。

不接受势必意味着子女要脱离父母的控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纠葛矛盾也会加深。

有时候,孩子根本无法选择,因为谁都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

《母亲进化论》也指出:“一个内心匮乏,没有好好关照自己的母亲,就像一辆油箱已经空了的车子,无论你如何使劲踩油门,都不过是在空转。”

所以,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先爱自己,照顾好自己,才有能力去照顾孩子。

虽然没有办法选择父母,但父母可以改变教育观念。

现在的90后00后流行的是摆烂式带娃,看看父母如何贯彻的:

辽宁沈阳一位女儿天天早起给妈妈做饭。

妈妈进厨房说:“闺女,饭还没做好呢?”

女儿:“马上好了,今天不起来晚了吗。”

妈妈:“快点吧,我都饿了!”

女儿:“王大宝,你就知足吧,谁家妈起床天天吃现成的啊?过两天我开学了,看谁管你!”

江苏南京一位妈妈,买了自己和孩子最喜欢的薯片。

妈妈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女儿一边给妈妈喂薯片,一边吃。

网友说:“一看就是我们90的父母,绝不惯着孩子。”

还有一个搞笑的场面:

妈妈骑着孩子的扭扭车,孩子在前面拉,购物的时候要先选妈妈喜欢的。

最后付钱的时候,用自己的压岁钱。

这些行为看起来确实有点稍显夸张,但是实际上有大智慧。

偷吃娃的零食,孩子吃不到零食,会乖乖吃饭。

孩子的扭扭车,妈妈也要玩,孩子跟着后面追,还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下雨天,孩子想要踩水,你们买好雨衣一起去,不溅湿全身绝不回家。

爸妈做饭,孩子打帮手,家里没有闲人,都得做家务。

这种平等不溺爱的方式,孩子反而更独立,整个家的氛围也会更快乐。

这种摈弃了自我牺牲感的带娃方式,才是父母都要学习的新型观念。

孩子总有一天会有自己的生活和圈子,父母也要回到自己的圈子。

一味的自我感动,不仅会深陷在孩子的世界不能自拔,还会让孩子找不到前进的路。

其实,没有哪个孩子希望父母为自己牺牲太多。

如果父母能做快乐的自己,积极向上,带给孩子只有无限的力量和信心。

就像那句很好诠释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话:你有你的精彩,我有我的骄傲,我们不应该为对方搁置各自的人生课题。

当你把一切希望都建立在孩子身上时,就失去了养育孩子的初心。

孩子的目标不是我们的梦想,孩子的优秀不是我们的成功,不要把孩子的价值看做衡量自己成功的标准。

孩子,我爱你,我愿意为你倾尽全力。

孩子,我爱你,希望你做真实的自己。

但这不是我要挟你的武器,不是捆绑你的枷锁。

1
查看完整版本: 半颗猕猴桃事件,让我把中国家庭愚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