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小卖部里ldquo凑热闹rdquo
TUhjnbcbe - 2020/11/3 10:26:00

他让手机成为农民的“新农具”,电商直播成为农民的“新农技”,打开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思路一开始,他觉得“粉条书记”的称呼有点土,可了解粉条制作的过程后,他有了新的认识。粉条制作过程不简单,只有经过开水烫、大力揉、沸水煮、冷水冰、风吹日晒后,才能真正成为一道美味。这就跟青年干部成长的过程一样,经历过磨砺和锻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干部

3年前的冬天,河南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南头的小卖部来了个年轻人。

他一副城里人模样,自称是村里新来的第一书记。他不买东西,就爱往人堆里扎,跟人闲唠嗑,接连几天都是这样。

小伙名叫田昕,一米八三的个头在人群中很显眼。他圆圆的脸上挂着一副眼镜,斯文中透着股精神气儿,话音爽朗,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线。

“瞧瞧他,来了也不去村部,天天搁这凑热闹,净听些家长里短,能扶啥贫。”大家议论纷纷,并不看好这个第一书记。

这是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一隅(10月12日无人机照片)。本报记者李嘉南摄

“爱凑热闹”的小田书记

35岁的田昕是共青团鹤壁市委的一名干部,年,他主动请缨来到鹤壁市淇滨区大河涧乡牛横岭村担任第一书记,成为一名驻村干部。

牛横岭村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省级贫困村,户人家,户是贫困户。

虽然驻村之前田昕已经有过5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但深入农村直面贫困还是头一回。“扶贫工作关键是要真正融入群众,他们才跟你掏心窝子,才能避免工作浮于表面。”田昕说。

为此,一驻村田昕就琢磨:除了村干部介绍和入户走访,还有什么途径能够了解到村里的实情?

田昕注意到,小卖部开在进村的三岔路口处,门前有个大大的场面,农闲的时候,村里人喜欢聚在一起晒太阳聊天。所以,他一有空就跑去“蹭话题”。去的次数多了,田昕就成了村民口中那个“啥事不干,光凑热闹”的第一书记。

其实,他心里很清楚,要想下好脱贫攻坚这盘“棋”,摸清村情是第一步。

田昕(左)在与牛横岭村村民牛天保交流(10月12日摄)。本报记者李嘉南摄

正是通过“打入”这个信息“集散地”,他了解到:70多岁的低保户牛天保,独自照顾90多岁的母亲,平时要去得更勤一点;47岁的脱贫户张记香,家里有学生需要花钱,注意不能因学返贫;76岁的贫困户刘振龙和老伴儿两人都有慢性病,这要盯紧点,不能因病加重贫困……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田昕就把全村的五保户、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全都摸清楚了,甚至连每一家在村里的具体位置,他都说得上来。

这让61岁的村干部牛路平大感意外。“一进村就每家每户调研,解决了不少难事,看着是个阳光大男孩,心可细着呢,不能小看了年轻人啊。”牛路平说。

去贫困户牛和平家串门时,田昕发现,牛和平的妻子高位截瘫,可家门前的台子高,每次推她进出都很不方便,田昕就帮他修了一条无障碍通道;村里的路灯年久失修,一到晚上大家都不敢出门,去的第一年,田昕就给村里装了盏太阳能路灯;一些贫困户家的房子破旧,保暖性差,在田昕的协调下,找来爱心企业帮助大家改善居住条件。

田昕凑的“热闹”还不止这些。

知道村里老百姓爱听戏,为了更好地融入群众,田昕特地学了几段豫剧。那段时间他车上听,路上唱,时间久了,手机乐库从流行音乐全变成了戏。

“第一首学的是现代戏《吃亏歌》,唱给村干部听的;第二首《幸福歌》,唱给老百姓听的。”田昕说。这个办法果然很奏效,把村民逗得前仰后合的同时,也拉近了与老乡心的距离。

如今,村民聚在一起时,大家伙热闹了就会起哄,“田书记,唱一段吧。”

“中!”

就这样,爱“凑热闹”的小田书记跟村民们打成了一片。走在村里,远远看到乡亲,田昕都会“婶儿”“叔呀”的热情打招呼。而村民只要两天不见田昕,就会互相打听,这小田书记去哪了?

田昕在马横岭村的大棚内直播(10月12日摄)。本报记者李嘉南摄

有办法的“粉条书记”

卖粉条,是田昕上任第一书记后,牛横岭乡亲们向他提出的第一个请求。

驻村的第一个农历新年临近,田昕去贫困户牛庄成家走访。临走时,牛庄成拉着田昕的手欲言又止,最后才开口说:也没啥别的难事儿,就是老伴儿瘫痪住院后花了很多钱,家里斤粉条没销路,要是能想办法卖出去,过年也就有了活钱。

田昕听完,丝毫没犹豫便应了下来,自己先买了10斤。

随后,他抱着一捆粉条,让牛庄成给他拍了一张照片,配上文字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我是第一书记,我为牛横岭粉条代言。各位需要的亲,你下单扶贫,我给你送到家。农家自产纯红薯粉条,绝对零添加。”

让田昕没想到的是,在回村部的路上,他就收到了两个订单。那一下午时间,朋友圈里全是转发他卖粉条的信息。

牛横岭粉条在朋友圈刷屏了,“订单”不断涌来,村里其他的贫困户也找了过来。

与大多数贫困村情况一样,牛横岭村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村子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山里地薄,家家户户都会种红薯这种好生长、不挑地块的作物。吃不完的红薯冬天就加工成粉条,一部分自己留着吃、一部分出售。

令村民发愁的是,牛横岭村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也闭塞,大量的粉条只能囤积在手里,始终打不开销路。

朋友圈卖粉条成功后,田昕做了一个决定,先解决贫困户的粉条销量问题。“一户一百斤,应该问题不大。”田昕说。

然而,当斤粉条堆满整整一个屋子的时候,田昕傻了眼。

“量太大,朋友圈已经使不上劲了。”田昕一宿没睡好,不能只在网上卖。随后,田昕跑了市里很多家酒店、商铺,说服他们作为牛横岭粉条的义卖点,这得到了不少商家响应。

订单上来了,送货的任务也落到了田昕的头上,他的私家车成了送货车。

那段时间,田昕和淇滨区园林局驻牛横岭村扶贫工作队的队员们每晚都开着满载粉条的车到城里送货。“最多的一天晚上,我连续送了斤粉条,送完最后一单回到村里时,已经夜里12点多了。”田昕说。

春节前,田昕累计卖出了一万六千斤粉条。一时间,他成了乡亲们口中的“粉条书记”。

田昕记得,粉条款发放的当天,很多贫困户都在抹眼泪。他们没想到,多少年困扰的问题,被这个年轻的后生给解决了。

到了第二年冬天,眼瞅着地里的红薯都刨了出来,田昕升级了“打法”,搞起了直播带货。“既然抖音上聚集了这么多人,那能不能利用这个平台,为村子做点事?”田昕想。

年,他注册了抖音号

戴草帽的85后,开通了直播功能,还去参加了字节跳动组织的扶贫达人培训,学习新媒体运营技巧。

一条手拿A4纸求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卖部里ldquo凑热闹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