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超,年出生,浙江省临海市人,毕业于浙江经济管理职工大学财会专业,浙江农艺师学院级在职研修生。现任临海市花积山水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临海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秘书长、小芝镇电商协会副会长,荣获浙江省首届百名农创客、临海市第三届农技标兵、台州师傅等荣誉称号。合作社年被评为台州市规范化专业合作社,年被评为临海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年“花积山”牌猕猴桃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年获得省农博会优质奖,年获得省农博会金奖,同期被评为台州名牌产品,“花积山”被评为台州著名商标。
投身创业,钟情猕猴桃临海市杜桥镇南溪村是台州较早种植猕猴桃的地方,而周礼超的家乡下周村就在南溪村的隔壁。“以前,村民种植的猕猴桃,都要挑到杜桥镇或者椒江、路桥去销售,而且价格卖得很低。但猕猴桃作为水果贵族,营养价值很高,在国外价格比较贵。”周礼超说,他觉得村民散、小、乱的种植方式不仅辛苦,而且与猕猴桃的“身份”不相符。
于是,他有了大面积种植猕猴桃的想法。而刚好,他得知一个消息:台州市农业科学院10多年前引进了不少猕猴桃品种,但限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推广开来。周礼超便主动上门找到农科院的专家,沟通交流后,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合作。当下定决心种植猕猴桃时,没有任何种植经验的周礼超又前往衢州江山、陕西周至、武汉植物园、郑州果树研究所等地学习取经。
年,在慎重考虑后,周礼超最终选择了小芝和杜桥交界处的插花山作为猕猴桃的种植基地,并成立了临海市花积山水果专业合作社,注册“花积山”商标。“选择这个地方最重要的是交通方便,距离台州市20千米,距离临海市38千米;地理环境优越,山好、水好、空气好,应该说非常适合种植猕猴桃。”周礼超说。
花积山离自己村很近,在管理和人员上都有一定资源和优势。承包了亩地后,根据花积山的土壤、空气、湿度等各种因素,周礼超选择了徐香品种,并全部按照标准进行绿色种植。周礼超认为,在食品安全危机四伏的当下,一定要为老百姓提供更安全、放心、绿色的水果。
品质至上,但历尽波折年第一批徐香猕猴桃种下去后,周礼超在种植过程中坚持少用农药、化肥,不用除草剂,多使用羊粪、兔粪等有机肥,精心照料,一年下来猕猴桃树长势喜人。第二年,周礼超又从四川引进了早熟的红阳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大到了多亩。年,徐香猕猴桃开始挂果,到了10月上市后,尽管量不多,但是由于品质高、口感好,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宁波等地,15元一斤的猕猴桃一上市就卖光了,这给周礼超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安慰。到了年,顺着上一年的良好态势,周礼超再次扩大了种植面积,引进20多种新品种,进行了早中晚熟的布局,面积达到了多亩。
正当他满怀期待大丰收的时候,一场天灾浇灭了他的期待。年果园遇到了干旱,将近两个月没有下雨,直接导致了多棵猕猴桃树死亡,损失至少50万元。有了这次教训后,周礼超安装了滴灌,挖水塘,修水池,完善蓄水设施,以防干旱再次来临。但没想到的是,祸不单行,年红阳猕猴桃遭到了溃疡病的侵害,而且这种病害只能预防不能根治。于是,周礼超又到市农业科学院咨询专家,并跑到四川向有经验的老种植户讨经验。不幸中的万幸,这次病害得到及时救治,将损失降到了最大程度,仅死了五六十棵猕猴桃树。
三产融合,打造综合体从年开始,周礼超每年组织开展猕猴桃采摘节,效果非常好,每天基本上都有上百人来采摘。采摘节不仅给游客提供了新鲜的水果,也打出了口碑,扩大了客户群。
年,合作社购买了冻干机,将鲜果制作成果干、果酱、果汁等产品销售给客户,拓展了产品的多样化。这种方法制作的果干营养成分不流失,且不需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可以吃得放心。
“在采摘过程中,很多游客纷纷表示种植基地的环境很好,适合观光休闲旅游,但合作社相关的吃住等配套设施没有完善,这是他们跟我反映最多的几点。”周礼超说。他在做好猕猴桃种植基地的基础上,决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综合体。首先,他决定搞生态种养模式。经过不断实践,他决定在猕猴桃架下养鸡、鹅,利用鸡鹅除草除虫,鸡粪、鹅粪可改良土壤,鸡、鹅又可作为优良食材,真可谓一举三得。
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被写进中央1号文件,这一新闻吸引了周礼超的眼球。什么是田园综合体呢?从业态上来看,它是“农业+文创+新农村”的综合发展模式,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驱动,以原住民、新住民和游客等几类人群为主形成的新型社区群落。
周礼超认为,花积山最大的旅游优势就是大面积的猕猴桃,可以创建以猕猴桃为主题的水果文化园;而且花积山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养生;古道及古道两侧的寺庙、驿站等,增加了花积山的文化内涵。他计划在3~5年内建成一二三产融合的农业综合体。
现在花积山已经跟浙江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都达成了合作协议,计划打造一个规范化的青少年素质拓展基地。
效益带动,做强产业链自从周礼超的合作社成立之后,他长期雇佣了20多个下周及附近村的乡亲,在他的猕猴桃园打工。除此之外,附近10余户猕猴桃种植户也加入到合作社,一起致富。
在下周村及附近村,原先就有零散的猕猴桃种植户,每户1~2亩。周礼超吸引他们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指导下种植和管理,使种植户的猕猴桃果品达到合作社的标准,最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和出售。经过9年的发展,周礼超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从最初的几户到目前的几百户,产品价格从最初的2元稳定到现在的10元左右,猕猴桃种植已是当地的特色水果产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赏。
为了延长猕猴桃的销售期,目前合作社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学院展开合作,研究猕猴桃采后的酒精处理问题。周礼超希望能为猕猴桃产业做大做强提供应有的力量,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让农户富起来。相信猕猴桃产业在他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劳作下一定能做大做强,他的梦想也一定能成真!
文章来源:《浙江农民创业好故事》,由浙江农艺师学院组编,于年10月出版发行
欢迎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