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陕西省山地猕猴桃产业扶贫现场会在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汉山村举行,来自全省各地农业部门的有关领导、猕猴桃种植技术专家参加活动,市委常委、副市长程腮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维君、副局长王穗铭,南郑区副区长夏绍铭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
此次山地猕猴桃产业扶贫现场会共观摩参观了红海绿洲、巴山野生猕猴桃资源圃和汉山林下仿生态猕猴桃种植基地等3个产业园区。
红海绿洲产业园占地亩,以中华系红阳猕猴桃为主栽品种。园区地处汉山北麓,海拔适宜、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给猕猴桃果苗的成长带来先天性的自然优势。因选用了优质营养钵脱毒苗木,采用抽槽改土,增施有机肥,起垅栽植的科学培育方式,使得这里的猕猴桃幼苗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抗虫性,适应自然环境能力较强。今年,果园预计产量达吨,实现产值可达余万元。
巴山野生猕猴桃资源圃占地亩。研究人员对巴山片区野生猕猴桃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建档立卡采样82个品种,经市区专家鉴定,筛选出23个品种在资源圃内进行品种科学研究,为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园区内的野生猕猴桃处于培育研究阶段,该项目的建成将改变本地猕猴桃产业没有当地主栽品种的历史,让游客品尝到汉中本地原生态猕猴桃的各种味型,是一个集科研、培育、采摘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汉山林下仿生态猕猴桃产业园建于年,占地面积0余亩,以美味系徐香、翠香为主栽品种,适当引进中华系脐红、黄金果等品种。按照省农业厅关于汉中地区猕猴桃产业“不与粮争地”的发展思路,园区积极探索猕猴桃林下仿生态栽培模式。该模式是在不破坏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养殖的立体复合生产经营方式,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的探索推广,既保证了猕猴桃的绿色无公害,又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还能够有效降低经营主体的管理维护成本。可以说是既守住了“绿水青山”,更铸就出“金山银山”。
据悉,为积极响应全省猕猴桃产业“东扩南移”的号召,南郑区汉山街道办事处依托辖区优良的生态资源、宜人的风光景色、便捷的交通条件和淳朴的乡风民风,大力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先后引进的新型8家农业经营主体,有3家是以猕猴桃种植为主,累计种植各类猕猴桃达余亩。各新型经营主体在依托汉山发展沃土壮大自身经济基础的同时,也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以“三变”改革为抓手,带动周边贫困群众通过土地、房屋、资金、劳务等方式入股经营主体,每年可促使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增收元以上,让当地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此次现场会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坚定南郑区抢抓产业发展先机的信心和决心,持续不断促进全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决胜整区脱贫摘帽,打牢筑强更加坚实的产业基础。
编辑:纪力薇
审核:曹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