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洪涝中“拯救”猕猴桃
地籁风声急,天津云色愁。
悠然万顷满,俄尔百川浮。
——孔德绍(唐代)
大家知道这是描写何种极端气候的诗吗?
没错!这首诗就是《王泽岭遭洪水》!
接下来,请随小编一起了解
浙江洪涝灾害的现状
年余姚水灾
受台风“菲特”影响,浙江余姚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水灾。70%以上城区受淹,主城区城市交通瘫痪,供电供水出现困难,商贸业损失严重。
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种因素
1、自然因素
(1)夏季降水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
(2)地理位置特殊:“七山一水二分田”。
浙江省年降雨量空间分布
2、人为因素
(1)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2)城市化发展,不透水面积增加。
(3)围河造田,设置阻水,泄洪能力下降。
洪涝灾害不仅会影响居民的衣食住行
还会危害其影响范围内的植物生长
下面以浙江种植猕猴桃为例
简述洪涝灾害对猕猴桃生长的影响
1
猕猴桃生长面临的困境
猕猴桃是水果之王,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果肉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是柑橘的10倍,苹果的80倍。浙江猕猴桃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全省各地均适宜栽培猕猴桃。
以嫁接为主要繁殖方式的猕猴桃,其实生砧木根系属肉质根系,分布较浅,对缺氧敏感,积水数天就会落叶或死亡,是不耐涝的果树树种之一,也是世界性毁灭性病害溃疡病的病因之一。
浙江省降水多,梅雨季节雨水集中,易形成洪涝灾害,主要土壤类型为红黄壤,本身透气性差,加上不合理的灌溉会造成猕猴桃根际水淹胁迫,进而严重危害其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
2
“拯救”猕猴桃的措施
针对以上猕猴桃生长面临的逆境
小组成员深入研究探讨
提出了以下管理措施
1、自身改良
猕猴桃生长区域大多是降水量大且集中的地区,其实生砧根系为肉质根,分布浅,怕旱忌涝,易遭受涝害,导致生产种植区域受限,而选择合适的砧木可提高果树的抗逆性,增强植株对逆境胁迫的抗性,因此需要研究培育耐涝、抗性强的砧木品种。
研究结果表明:红阳/对萼主蔓直径、新梢直径更大、结果数量更多,具有丰产性。
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时红阳/对萼的单果重较重,果型更大,软熟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高,可滴定酸含量较低,风味口感更好。
由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以对萼猕猴桃作砧木,与主要猕猴桃优良品种嫁接亲和力强,能保持优良品种的性状,且具有很强的抗渍、抗病虫害能力,更有利于今后猕猴桃生产应用。
2、环境措施
(1)植树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2)清理河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3)加强科学检测技术,提高气象灾害预测水平。
组名:
早上好
组员:
刘扬(编辑)、方慧璇、龚滨杰、杨梦丹、肖毓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