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首页 » 发展历史 » 刊物介绍 » 红心猕猴桃不到采摘期,某批发市场却每天卖
TUhjnbcbe - 2021/8/17 18:07:00

7月9日,某农业公司一名高管向记者透露,位于彭州的其中一个水果市场上有十多家水果批发商家在销售红心猕猴桃。

离红心猕猴桃的开采时间还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些猕猴桃是哪里来的?

到底卖给了谁?

13日早上,记者发现,在1号大棚入口处,一户商家门口数箱猕猴桃整齐摆放在摊位上,后面还有工人正在装箱,一粒粒绿皮猕猴桃大小均匀。

据摊主介绍,大号果9元一斤,但是这个果子需要放两三天才能吃。果子大概有7—8厘米长,宽6厘米左右,果型均匀,摸起来硬实,皮色绿面有浅浅的灰白点。其中有一个猕猴桃摊位,摊主报价9.5元/斤,一箱20多斤。摊主切开一个果,果肉发白,中间有一点红,籽粒发白。

记者走遍批发市场,根据果子的大小,红心猕猴桃价格从7元/斤到11元/斤不等。记者了解到,每天这个市场有20多吨猕猴桃出货。

为什么早采?背后有什么利益链条?

红心猕猴桃成熟期在8月底,现在的果子外型已经长成,正是果肉生长期,果子只有经过这1个月的时间酝酿,品质才能达到最佳。

那么为什么会早采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果商每到这个时节为抢鲜抢早,就到猕猴桃基地游说果农,给出的价格也高,现在果园里收猕猴桃的果商一般出价每斤6元-7元,果农担心集中采摘价格下滑,‘落袋为安’的短视心理导致早采早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人道出了另外的原因,“7月之后,猕猴桃果子大小定型,后期不再长个,加上成都7月8月气候多变,一场大风或大雨可能造成落果,种植户不愿意承受这样的风险。”

而且,如果行情好的话,现在猕猴桃一个摊位每天的销售额在30万-50万元的收益。果园收购价6元-7元/斤,批发市场销售价7元-11元/斤,高利润的驱使,使得早采早卖现象屡禁不止。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猕猴桃早采问题

我国部分地区防早采已经走过了一条漫长之路。

都江堰市猕猴桃产业中心主任唐合军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起都江堰就开始禁止早采猕猴桃,采取农业部门、市场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联合发文,严禁猕猴桃种植户在猕猴桃成熟前采摘。年后逐步启动行政管理,年、年、年农业部门单独发文,由都江堰猕猴桃协会和猕猴桃种植联盟来规范种植户行为,今年协会制定规范并定期巡查,发现有早采现象的种植户,取消联盟资格,而且,今后在一些项目和补贴上则不会再考虑这些种植户。

广元苍溪县猕猴桃管理局明确下发文件,8月10日以后才能采摘,随时发布红心猕猴桃夏季管理技术要点,及是发布专题天气预报以及管理建议,并将禁止早采早卖这项工作纳入每个乡镇的目标管理考核,一旦发现早采果全部销毁。

省农业农村厅特色产业处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果树科科长祝进则表示,红心猕猴桃市场有买方就有卖方,但就目前形势来看,农业管理部门除了加大对红阳猕猴桃种植户的培训力度,仅仅依靠农业部门从生产端进行管理,市场监管跟不上,很难根治。他希望交易中心对商家进行劝阻和打击,以共同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市场的利益,共同维护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祝进还告诉记者:“从濛阳水果市场实地察看的情况来看,形势不容乐观。下一步将会同省农科院专家和猕猴桃主产区,以及市场管理方,会商应对办法。”

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立法来解决早采早卖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郭晓鸣。“要通过立法阻止不成熟农产品入市完全不可能。”郭晓鸣肯定地说,“不仅仅是猕猴桃,我省的柑橘等优势水果为什么在品牌打造上力不从心,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生产的分散化,缺乏产业行为约束机制,难以建立品控体系。”

找到问题的根源,那如何来解决呢?

郭晓鸣表示,在打造猕猴桃全产业链上新西兰做得很好,对我国来说,要解决这个难题,也应该建立全产链品控体系来倒逼标准化生产模式。种植户只管生产优质农产品,合作社建立生产标准,是优质农产品的供应商,销售商、电商打造销售平台,三者之间是一个共同利益体,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

总结:

早采的果子一旦流入市场,将大大损害猕猴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还会影响正常采收猕猴桃的市场销售,造成品牌形象的损失。维护当地地标品牌,除了政府的管控以外,果农、采购商更应该要求自身,严格把控果子的品质,拒绝低质量、不合格的果子流入到市场上去,为自己负责,为地标品牌负责,为消费者负责。

良心种好果,良心卖好果。

文章:四川农村日报、水果信息中心

往期精选: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11月大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红心猕猴桃不到采摘期,某批发市场却每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