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因为无知而出洋相露怯的事会发生许多,有些因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淡忘,有些却因机缘巧合深深地留存在记忆里。下面,就将一件曾经发生在本人身上有关猕猴桃的糗事抖落出来,以博大伙儿一乐。
年8月中旬,我与友人老全赴北京公干。一日上午,我俩出去办事,在街边偶遇一名正在叫卖的水果摊贩。驻足观看,见车上水果品种很多,其中一种椭圆形状、绿褐色颜色、披一层绒毛的水果引起我俩的注意。问:这是什么?答曰:猕猴桃。噢,这就是鼎鼎有名的猕猴桃呀!这可是稀罕货,当即决定买两个尝尝鲜、开开荤。由于是第一次见到猕猴桃,不懂其中的门道,就让卖水果的帮忙挑两个。卖水果的很“热情”地给挑了两个捏起来硬硬的果子,说这样的猕猴桃品质好、口感脆、味道好。我俩付款后,揣着买到手的“仙果”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路上,我俩拿着买到手的猕猴桃,边走边端详,又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也没什么特别的味道,心想这东西外表粗糙,内里是什么样子呢?应该怎么吃呢?为了防止露怯让人看笑话,我俩留了一小手,找了一处僻静所在,坐下来,瞅瞅四周无人,郑重其事地开始品尝这“仙果”。经过仔细查看、认真讨论后,确定这猕猴桃的皮应该是不能吃的,于是用水果刀削掉了其中一个的部分果皮,每人切了一小片,慢慢放入口中,轻轻一咬,啊呀!顿时满嘴口水,牙齿直倒,酸得五官都挪位了。这是什么东西呀?!那个硬、那个酸、那个涩,简直无法形容。我俩赶紧将吃到嘴里的猕猴桃吐了出来,互相对视了一眼,都在疑惑:难道这就是猕猴桃的味道?猕猴桃就是这样的?俩人心有不甘,合计了一下:这个酸、涩、硬不能吃,那个应该好一点吧?于是,又将另一个猕猴桃削了一小片儿送入口中。呸呸呸!立刻又吐了出来,不行,还是又酸又涩又硬,实在无法下咽。看来我们是享用不了这号称“水果之王”的猕猴桃了,只好将两个几乎完整的猕猴桃丢进了垃圾桶。至此,猕猴桃给我留下了很差的印象,而且以后只要一提起猕猴桃,我马上口中生津,成语“望梅止渴”在我这里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过了几年后,丰镇水果市场上也有了猕猴桃出售。那年中秋节,单位分回的水果中就有一盒猕猴桃。因为有先前的经历,我对猕猴桃没有好感,就把它放在僻静处不再理会它了。过了些时日,我在翻动东西时,一种以前未曾有的淡淡香味飘了过来,顺着这味道,看到了那盒被我塞在角落的猕猴桃。哎!我疑惑了,这味道可是当年吃猕猴桃时没有过的呀!这时我产生了想吃猕猴桃的强烈冲动:吃它一个,和当年在北京的体验对比对比,验证一下这猕猴桃的味道到底怎么样。于是,清洗过后,我拿起一个猕猴桃,轻轻一捏,手感挺柔软;凑近一闻,阵阵清香味扑鼻;用手一剥,果皮很轻易就剥离;用嘴一咬,清甜爽口、酸甜适中;慢慢咀嚼,细嫩的果肉立刻化为酸甜香的汁液充盈口中,清香爽口,沁入心脾;细细品味,似有草莓、香蕉、菠萝三者的混合味道。真香呀!真好吃呀!难怪被誉为“水果之王”!这可与我们在北京的体验大相径庭呀!到这时,我才算明白了:当年在北京的时候,猕猴桃还没到完全成熟的季节,再加上商贩欺我俩什么都不懂,故而将没人要的生猕猴桃卖给我们,才闹了这么大的一个笑话。
时至今日,只要一食用猕猴桃,我就会想起在北京发生的这件糗事,仍对当年出的洋相忍俊不禁。
作者:郭世华,网名:甭孬歪,一名祖籍山西忻州的普通丰镇人。
丰镇同乡会我们都是丰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