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论坛

首页 » 发展历史 » 常识 » 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TUhjnbcbe - 2022/11/5 22:21:00

作者:陶波

摘要: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商品化种植已经有21年历史,梳理猕猴桃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也更好地造福果农。

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素有“凉都”之称。地貌类型复杂,海拔落差巨大,形成“河谷热、坝区暖、山区凉、高山寒”的气候环境,自然资源环境优越。年水城区从四川省都江堰市引进“红阳”红心猕猴桃在当地猴场乡试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全市红心猕猴桃种植面积已达1.34万hm2。

一、产业现状

六盘水市猕猴桃分布于六枝特区、盘州市、水城区、钟山区的33个乡镇(见表1)。种植区海拔从m的钟山区青林乡索桥三岔河沿岸,到海拔m的水城区猴场乡北盘江沿岸。猕猴桃产业覆盖14.86万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万~万人次,农户务工总收入达2.2亿~2.5亿元;年预计产量3万t,产值约9亿元。

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引种试种阶段(—年)。年水城区从四川省自然资源研究所都江堰苗圃基地引进“红阳”猕猴桃嫁接苗近3万株,在水城区猴场乡猴场村试种,面积25.3hm2。年水城猕猴桃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部[]第4号文)。年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0.53万hm2。二是积极推广阶段(—年)。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工程的意见》。年水城猕猴桃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质检年第96号文);年六枝特区郎岱猕猴桃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质检年第33号文)。水城猕猴桃被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授予“贵州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水果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年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达1.21万hm2。目前六盘水市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单位有4家,分别为贵州黔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猕猴桃)、水城县黔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猕猴桃)、水城县泽能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水城猕猴桃)、贵州润永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城猕猴桃)。全市有猕猴桃有机认证(含转换)8张,全部为水城区企业拥有。三是提质增效阶段(年至今)。年市政府印发《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30条的通知》,农业农村局起草了《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九大重点任务》。年水城猕猴桃荣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第四批)。年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吨产园”建设行动方案(—年)》。

表1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布局

二、存在问题

一是种植品种单一,上市时间集中。六盘水市种植猕猴桃品种主要以“红阳”“东红”两个品种为主,占全市种植面积的95%以上,可谓“双红独大”。由于种植品种单一,猕猴桃田间管理抹芽授粉、疏花疏果、采摘销售等农事活动较为集中,导致劳动力需求集中和产品上市时间集中,形成季节性的用工荒和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不仅增加猕猴桃产业劳动力成本,也严重影响产品销售价格。六盘水市红心猕猴桃采摘上市时间一般在立秋后,持续时间大约1个月,一般在8月底9月初销售基本结束。等到传统节日中秋节、国庆节等果品消费旺季,当地猕猴桃销售已经结束,市面上仅剩冷库冷藏的产品。八九月猕猴桃卖不完,双节期间没有产品卖,果农经常性遭遇增产不增收的尴尬局面。

二是规模盲目扩大,果园产值低效。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面积以每年新增近.7hm2的速度增加。从年的25.3hm2到目前的.7hm2,猕猴桃种植面积增加了多倍,很多不具备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也布局了猕猴桃产业,造成资源浪费。据市政协农业农村与环境资源委员会《猕猴桃种植管护经营情况调研报告》资料显示:全市猕猴桃有效管护面积仅为总面积的63.25%,全市猕猴桃基地有稳定灌溉保障的不足30%;由于不规范种植,气候、土壤不适宜等原因,普古娘娘山猕猴桃产业和郎岱猕猴桃产业损失较大;水城区猴场乡布局猕猴桃产业1hm2,农户分散种植约占总面积的76%,“水肥一体化灌溉”高标准猕猴桃基地数为零,建有防冰雹网的基地数为零,有.7hm2建设有小型水利设施,约占猴场乡种植面积的41%左右,有66.7hm2低效果园,约占4%左右;水城区顺场乡九归村有猕猴桃产业33.3hm2,其中红岩组20hm2有灌溉基础设施,能够抵抗季节性缺水问题,产业效益明显,而石米格组的13.3hm2缺乏基础灌溉设施,产业迟迟不见效益。

三是品牌培育不足,溢价空间较小。六盘水市为了推进猕猴桃产业发展,加强猕猴桃品牌培育,全力打造了“凉都弥你红”区域公共品牌,申请了水城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郎岱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等培育不足。目前六盘水市市场上猕猴桃品牌有“凉都弥你红”“水城红心猕猴桃”“猴场红心猕猴桃”“蟠龙红心猕猴桃”“月亮河红心猕猴桃”“米箩红心猕猴桃”“黔宏”“钟山区索桥红心猕猴桃”等品牌。郎岱猕猴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城猕猴桃“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落实不到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显著。六盘水市破碎的山地,导致农业生产劳动力投入大,农产品缺乏价格优势,溢价空间较小。水城区猴场乡是六盘水市最早引进红心猕猴桃种植的地区,一开始种植面积仅20hm2,因为猴场乡独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生产的猕猴桃水分足、糖分高、果子大,一度受到消费者的追捧,市场均价在元/kg以上,被称为“金果果”。因为溢价空间大,果农大量种植猕猴桃,同时很多外地猕猴桃进入六盘水市场,冒充水城猕猴桃。随着“”工程的推进,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面积剧增,产量也逐渐提升,产品季节性相对过剩,近几年猕猴桃特级果市场价仅为20~30元/kg,小果一般6~10元/kg。调研发现,外来猕猴桃上市早、售价低,导致六盘水市猕猴桃价格低迷。如年7月20日六盘水市果尝尝水果专卖店、佳惠超市等就开始供应外地红心猕猴桃,市场价在19.8~21.8元/kg。

四是电商发展滞后,服务群众不强。调研发现,六盘水市物流快递费用偏高,不利于猕猴桃等农产品电商销售。目前六盘水市农村电商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部分农村电商沦为小卖店,农村电商对于服务广大群众猕猴桃销售作用不明显。六盘水市猕猴桃销售中最大、最便宜的流通方式为邮政快递。种植农户销售主要以熟客或者朋友圈销售为主,熟客多、朋友圈广泛的销售基本上没有问题,否则销售依旧困难。果农普遍期盼下调物流快递费用,切实发挥电商的引领作用。如果物流快递费和农产品价格分别下调1元,农产品网络销售量将增加20%~30%,果农能够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得到实惠。

三、发展对策建议

按照“四新”“四化”要求,深入推进猕猴桃“吨产园”建设,加快推进《六盘水市猕猴桃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提高猕猴桃生产标准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推动猕猴桃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重点推进猕猴桃基地基础设施完善,统一产品分级、包装、仓储、物流、营销,加快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推进猕猴桃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

在品种建设方面,一是种源保护。六盘水市目前有猕猴桃野生品种14个,资源位居全国第二位,有“中国野生猕猴桃之乡”的美誉。加强六盘水市野生猕猴桃种源保护,为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及苗木培育提供高品质资源。二是加强科研。建设“六盘水山地特色猕猴桃研究基地”,通过猕猴桃产业发展培养本土人才,借助人才促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六盘水市气候资源和野生猕猴桃种源,结合国内、国际市场需求,培育更多适合六盘水市种植,受市场和消费者喜爱的猕猴桃品种。三是优化结构。引进“贵长”“红华”“晚红”“翠香”等品种,优化六盘水市猕猴桃种植结构,形成以“红心”为主,早中晚熟、红黄绿肉合理搭配的种植格局,延长六盘水市猕猴桃上市时间,形成全年猕猴桃销售格局。

在基地建设方面,一是合理布局。按照六盘水市海拔、气候、土壤等特色,科学合理划定猕猴桃产业发展区域,避免盲目扩张造成资源浪费。建议全市猕猴桃种植面积控制在0.67万~1万hm2左右,“吨产园”高标准基地面积达0.53万hm2左右,商品果达到80%以上,真正做到产业小而精、特而优,以高品质产品赢得高端市场。二是完善基础。提升六盘水市猕猴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选择集中连片种植区域,按照“水肥一体化灌溉”标准,防风、防冰雹要求,机械化运输需要,建设高标准猕猴桃基地,实现每m2产量1t以上、产值4万~5万元左右。三是政策保障。加强政策保障,落实猕猴桃产业发展30条等政策措施,加强对水利设施修建、产业轨道、冷链仓储建设、电商服务等政策支持和政策落实,更好推进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品牌培育方面,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实施六盘水市猕猴桃“三品”战略(夯实六盘水招牌、打造贵州名牌、争创国家品牌),突出“水城猕猴桃”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重点打造“凉都弥你红”区域公共品牌和“水城猕猴桃”地理标志商标,将猕猴桃产业做细、做精,以品质和质量取胜,杀出重围,推动全市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二是加强对外宣传。支持猕猴桃企业走出去参加相关展览会(博览会),扩大六盘水市猕猴桃影响力。借助东西部协作政策和“国家品牌计划”(广告精准扶贫公益项目),加强六盘水市猕猴桃在辽宁省(大连市)和广东省(中山市)的市场营销和央视的主题广告投放,积极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型媒体进行宣传推进和直播带货,扩大六盘水市猕猴桃宣传和影响力,让六盘水市红心猕猴桃为“中国凉都”代言。三是做好果品包装。“走对路”就是“走快路”,农产品最终能不能成为“商品”关键靠产品包装。充分挖掘六盘水市猕猴桃产品特色,融合六盘水地域文化特色,结合市场和消费者审美,做好包装箱设计,让更多消费者第一眼就爱上六盘水猕猴桃包装,选择六盘水猕猴桃产品。通过猕猴桃品牌培育,最终实现提升六盘水市红心猕猴桃的知名度,提高猕猴桃的附加值,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更好推进产业发展。

在市场培育方面,一是巩固省内市场。六盘水市目前是贵州最大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省内市场也是六盘水市猕猴桃销售的第一市场,要巩固好省内市场,保证六盘水市猕猴桃能第一时间最近最快销售。二是做好国内市场。紧盯北上广深高端市场开展六盘水市红心猕猴桃果品营销,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借助“东西部协作”“黔货出山”“凉都旅游推介”等政策,加强六盘水市猕猴桃产品推介。三是拓展国外市场。借助“一带一路”,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发挥六盘水市驻昆办作用,借助云南“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和“中欧班列”等政策机遇,将六盘水市猕猴桃销售到南亚、东南亚和欧洲国家。四是深化企业合作。推进凉都猕猴桃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化与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亚洲蔬果产业博览会等合作,推进“互联网+”营销,加强猕猴桃产地农村电商建设,形成产地销地、线上线下合作联盟,助力六盘水市猕猴桃外销。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陶波,贵州省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六盘水市发改委“十四五”前期重大项目“六盘水市“十四五”时期地理标志有机产品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可持续发展研究”;六盘水市社会科学院年项目“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资助

来源:《中国果业信息》期刊

1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省六盘水市猕猴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